今天,一个学生拿着纸过来,让我写几个字。
然后她说要拿给妈妈看,并开玩笑说(打算跟妈妈说):看看别人写的字,再看看你写的字。
当大人习惯了以一种高高在上的模式和孩子对话时,甚至拿着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时,小孩也会学着拿别人家的家长和自己的父母做比较。而这时候,叛逆的孩子不仅不能接受大人的教导,不可能向别人家的孩子学习,别人家的孩子也会成为被嫉妒恨的对象。效果适得其反,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书中说到家长坚持“横向比较思维”,缺乏“自我比较思维”。
每个人都存在差异的,各有所长,有的孩子比较擅长学习,有的孩子擅长体育,有的擅长文艺,不可能要求孩子样样精通,也不是每个孩子成为学习的佼佼者,家长应该认识到自己孩子的长处和短处,更要看到孩子的进步。
让孩子比,让孩子跟自己比,跟自己的过去比。今天学习态度有没有比较好、作业有没有比较工整、成绩有没有进步了。除了学习,孩子的品质、性格、意志、思想等方面有没有更好。如果家长关注到这些方面,孩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现在,在课堂上,我极少让孩子做比较,也没有因为谁会读书、谁比较乖,就特别偏爱谁。在我眼中,当然也有我特别喜欢的孩子,不是读书最好的,但一定是最会交流的、最贴心的、最积极的。
话说回来,可能我是老师,我管教的不是自己的孩子,我不可能对每个孩子寄予重大的希望,我可以处在一种理性的角度。如果是在教育我的孩子,我还能不能用一种理性的思维去陪伴她成长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