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曾道:“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影片的前半段诉说出的浓浓乡愁戳中了很多人的心,但后半段看似对两段感情的选择,背后却蕴含着“醉里既知身是客,只把他乡当故乡”的无奈与成长。
视听语言是导演连接内心与观众的桥梁。托尼与艾丽斯在公交车内的对话令人动容,窗外的光影划过两人的脸,小景深模糊了车内的其他乘客,衬托出来托尼小心翼翼的神情。艾丽斯答应了托尼的邀请后,暖色调的处理何尝不是人物内心欢喜情绪的一种外化,刹车声和司机的喊叫这些画外音丝毫没有弱化观众对这对眷侣的注视,反而更营造出了一种“车水马龙,万物喧闹,但这天地万物间仿佛只剩下你”的感动与甜蜜。影片中最打动我的还有艾丽斯站在姐姐的墓碑前,处于画面的右黄金分割点,低机位的仰拍配合低饱和度的色调,还有后景飞过的几只乌鸦,仿佛流露出艾丽斯内心的凄凉与悲伤。影片中洋溢着缓慢而又萧瑟的钢琴曲,敲击出怅然和空旷感,而艾丽斯嫩黄的裙子与左边深灰的墓碑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正体现出一种“逝者已矣,生者如斯”的交替和感动。
影片运用了以时间为顺序的单线叙事手法,导演很善于运用借景抒情,当艾丽斯与托尼在一起时,背景总是会有很多色彩,仿佛暗示着男女主角内心的丰富,比如他们在布鲁克林的沙滩,虽然拥挤,但两人在一起的幸福甜蜜就犹如背后五彩斑斓的泳衣与摩天轮那样富有滋味和色彩;而当艾丽斯回到了爱尔兰,面对空旷的沙滩,空无一人的背景显得寂寥无比,三分之二的天空都在画面之中,更营造出一种虚无与空旷的感觉,深刻地体现出了那种“人在故乡为异客”的彷徨,发人深省,一语中的。如果说吉姆象征着稳定和依靠,那布鲁克林的托尼则代表着远方与梦想。小镇里那个心机叵测的妇人代表着家乡的落后与缺陷,艾丽斯的离开,不是因为她点破了艾丽斯已婚的事实,而是她让艾丽斯意识到如果自己继续选择在家乡安逸,则自己也很快会被同化,成为和她一样、毫无目的地诋毁别人、看不得别人过得好的人。
当艾丽斯再回故乡时,好像一切都改变了,实际上什么都没变,变的是她自己。这勾起了很多观众的记忆,站在人生的岔路口,是继续留在家乡,还是选择去远方闯荡?讲述了大部分异乡人故事。
许多异乡人如今都在迷茫、在家乡与异乡之间辗转,而在一次次迷失后,又有多少人能像艾丽斯一样挣脱束缚与羁绊、明白灵魂自由便是家,此心安处是吾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