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片玉词》:集北宋之大成,却因才情被耽误了的词人——周邦彦

《片玉词》:集北宋之大成,却因才情被耽误了的词人——周邦彦

作者: 燕晓悦品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22-07-20 21:53 被阅读0次

    《宋史》中说,周邦彦在少年的时候,“疏隽少俭,不为州里推重,而博涉百家之书”。

    周邦彦的一生非常传奇,才华横溢,却完全不像读书人那样醉心功名,可以用“不走寻常路”来形容。

    他出生于书香门第,据说,父亲是根据《诗经·羔裘》中的“彼其之子,邦之彦兮”给儿子取名,希望周邦彦长大后,能够成为邦国栋梁。

    但是,研读了诸子百家之后,他反而更喜欢老庄的思想,向往逍遥自由。而对为政为官为主导思想的儒家学说,不是太感兴趣。

    这种思想慢慢融入到了周邦彦的作品中,他的词作并不趋炎附势,而有着民间风谣的清新洒脱之感。

    不过,那可比民谣精致得多,他的每一个字词都“富艳精工”,被后世学者赞为以“人工”巧夺“天工”。

    用现代的语言来表述就是:读来朗朗上口、画面呼之欲出,还感觉十分的高级。

    在这本由北大青年作家、古典文化学者陈可抒为周邦彦重新注解的《片玉词》中,我们就能够感受到周邦彦词作的美感,还能通过陈可抒老师的注解,将古典文化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从另一个角度去了解宋词。

    01 少年心性,怡然自乐

    在周邦彦的早期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逍遥自在的少年郎,虽然四海为家,但却怡然自乐。

    在这首《苏幕遮》中,我们了解到,词人当时旅居长安,说是思念故乡,却没有一丝哀伤感怀,反而迎面感受到一丝夏日的清风,因为“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我们来欣赏一下这首词:

    《苏幕遮》

    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这首词作被王国维评价为“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其中荷花的神韵跃然于纸上,煞是可爱。

    02 公子多情,为伊憔悴

    周邦彦的词作中,描写爱情的词很多,也非常美。

    让人不得不猜测,他就是一个“痴情的种子”,多愁善感,易爱易受伤但却还是逃不过爱情的魔咒。

    据传说,他与当朝皇帝宋徽宗爱上了同一个人,京城名妓——李师师。

    当时的京城歌女都以能传唱周邦彦的词为荣,而他却专为李师师填了许多新词,李师师也非常欣赏他的才华,两人应该算是郎有情妾有意。

    但是,对于宋徽宗的介入,李师师也不敢怠慢,这就让周邦彦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在《片玉词》中,收录了一篇《少年游》,正是描写情人欢会之妙的。

    上阕中写道:“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

    情人之间的低眉浅笑犹如映入眼帘,只见一妙曼女子,肌肤如雪,用纤纤玉手,正轻柔地切开新橙。

    女子体贴入微、男子春风得意的画面立即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这种写生的手法,在文章中都难以把握,却让周邦彦在词作之中运用自如,实属高手中的高手。

    后人因为周邦彦与李师师的那段似真似假的三角恋情,硬将这首词杜撰为,周邦彦躲在李师师床下,偷窥到宋徽宗送来新橙,二人欢愉的场景所得来的灵感。

    而这个传说细想就有问题,一如陈可抒老师所言,宣和初的周邦彦已年逾六旬,岂能还有此争风之事?

    二来,那个年代再开放,也不敢拿皇帝与歌妓之间的事来做文章,这可是要掉脑袋的。

    三来,若真是如此,周邦彦生气还来不及,还能写出如此柔情似水的词吗?

    03 身世成谜,一生逍遥

    世人为何如此无聊,一定要将周邦彦的词想像出一些故事来牵强附会呢?

    没办法,谁让他的一生像个谜团一样,名气十分响亮,词作篇篇精美,但却神秘低调,这不得不让人产生各种联想。

    1074年,周邦彦在京城做太学生,他写了一篇文章《汴都赋》来歌颂新法,大受宋神宗赞赏。于是,他一举成名,由太学生直接跳到了太学正。

    据说这篇《汴都赋》的词藻奢华富丽,有许多古文奇字,当朝好多大臣根本认不全,颇为尴尬,可见周邦彦学力之深厚。

    后来,他又因为精通音律,被宋徽宗任命为大晟乐府提举,专门负责乐府之事。

    不过,他对仕途不感兴趣,一心研学,在词作上确实取得了不斐的成绩。《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他为“词家之冠”,王国维先生也称他为“词中老杜”,可见他在文坛上的地位极高。

    但是,这么多人在研究周邦彦,却依然有许多未解开的谜团。

    比如:他究竟是哪里人?他都去过哪些地方?为何游历如此丰富?他何时成婚?为何如此多伤情离别之辞?

    最让人不解的是,苏轼以好交友著称,且与周邦彦的叔叔交情极深,但这两位大词人之间,却像平行线一样没有任何交集。

    陈可抒老师说,虽然这些未知并不影响我们喜爱周邦彦的词,但词人独特的经历一定会渗入在他的词作当中,能帮助我们在欣赏他作品的同时,产生更深的感悟。

    04 与世无争,孤独行者

    或许,正是因为周邦彦本就无心朝政,也无心留名于世,所以,他不愿意与其他人有过多的接触。

    他虽两次进入官场,但也都是闲职,不影响他潜心研究学问和音律,任外界“新旧党争”杀得你死我活,也与之毫不相干。

    他出入烟花巷柳之地,为歌女写词作赋,表面上看,是沉迷于声色,而实际上,却是“大隐隐于市”。

    这种始终保持平静恬淡的心态,不争,不随波逐浪的处世哲学,如他的词作一般,很耐人细品与回味。

    最后,与大家一起来品味周邦彦这首极负盛名的代表作:《兰陵王·柳》。

    《兰陵王·柳》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

    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

    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

    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

    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

    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这首词承载了周邦彦的无限哀愁,眼看着一个个的朋友离开了,只有他还留在京城,故乡早已回不去了,陪伴自己的,只有悲伤。

    同样抒发思乡之情,从《苏幕遮》到《兰陵王·柳》,我们感受到的,却是不同的心境。

    这时候的词人,开始感叹人生路上的凄凉,奈何,我们都是孤独的行者。

    05 结语

    《片玉词》是一本非常精美小巧的词集,封面图案用烫金描边,内容中每一首词都采用从右到左的古书排版方式,很有典雅之美。

    除了每首词都让人有抄下来背下来的冲动之外,书中插入的上百幅精美的木版画,也都有让人临摹的冲动。

    拿到词集时,脑海中立即浮现了一幅美妙的画面:一边抄词一边临画,耳边“叮咚”响起了古琴的悠扬……

    我想,那才是本书最正确的打开方式吧!

    燕晓:自由撰稿人

    这是与您共读的第64本书。欢迎关注燕晓,一年完成52+本经典好书的阅读。

    说明: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原创不易,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片玉词》:集北宋之大成,却因才情被耽误了的词人——周邦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zuyi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