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反焦虑方法

反焦虑方法

作者: 徐慧棣 | 来源:发表于2021-05-13 05:27 被阅读0次

    亲爱的同学们,很高兴遇见你,我是简老师。今天继续为你解读《反焦虑思维》这本书第四部分的内容。

    通过前三天的学习,我们已经学会了如何在短时间内,重新调整自己的大脑,阻断习惯性的消极思维模式,也学会了如何跳脱焦虑的泥潭,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

    现在,我们该如何保持这些状态,避免在未来重演焦虑的悲剧呢?这里有三个锦囊妙计,分别是自我关爱、双脑同步以及达到心流状态。

    02.自我关爱:保持健康的神经系统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近几年,“活出自我”这个词变得越来越流行了。其实这都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忙于实现目标和照顾他人,却常常忽略自己,忘记健身、度假、培养兴趣,仔细算一算,我们留给自己的时间实在是少得可怜。

    事实上,背负太多的责任,会让我们对日常生活变得麻木,造成我们和外界的分离。我们可能还没有意识到这种情况,但当我们被压垮的时候,自我的情感和直觉被压抑,所有的时光都被盖上一层阴影,那些消极事件很有可能就会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这个时候,活出自我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当然,并不是辞掉工作去浪迹天涯才叫活出自我,我们可以培养一些自我关爱的小习惯,给予自己更多的关注和呵护。

    作者在书中指出,养成自我关爱的习惯,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深层的关系,降低我们对焦虑的需求,生活中的细小变化,会让我们遇见最好的自己。

    我们拥有了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开始留意那些微小的幸福,而这往往就标志着崭新未来的开始。

    接下来,我们就来通过一系列的练习,培养起自我关爱的习惯吧。

    第一个练习,喝一杯茶。坐下来,手捧一杯香茗,好好享受围绕在你身边的温暖和安静。红茶和绿茶里都含有一种叫做L-茶氨酸的氨基酸,它能够使大脑处于平静而又警觉的平衡状态。

    第二个练习,在一处水流前坐下。作者建议,最好是选择一处优美的风景,可以是湖泊、溪流或者海洋,小型的室内池塘也是可以的。甚至只是观看图片中的水流,也能够抚慰我们的身心,缓解我们的焦虑,让我们拥抱轻松舒适的感觉。

    第三个练习,摇一摇雪景球,就是那种装着小雪花的水晶球。当你观察雪景球里的雪花,轻柔地飘落到地面的时候,想象这就是你的焦虑,它们像尘埃一样落地了。我们已经知道,我们的大脑往往会先关注消极思维,而不是积极思维,也就是我们前面所讲的大脑的负面倾向,而让我们的思维像雪花一样,顺畅地飘落到地面,能够帮助我们挪出空间安置积极思维。

    以上这三个练习,是不是很简单也很容易做到呢?我们再来看两个难度系数稍微高一点的练习。

    第一个是定期运动。在平静心态和消除焦虑的功能上,运动往往比安慰剂或抗抑郁药物更有效。研究表明,每周进行三次有氧健身和举重运动,可以规避焦虑和压力的风险。运动不仅可以增强我们的体质,还可以稳定我们的情绪,使我们感到身心愉悦。

    第二个是经常和快乐的人在一起。我们常说,快乐是会传染的,我们的大脑会自动模仿或接纳别人的情绪状态。所以经常和快乐的人待在一起,我们自己也容易感到快乐。

    这些自我关爱的练习,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健康的神经系统,让我们产生自我认同感,继而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通过保持神经系统的健康状态,我们就可以远离焦虑。

    03.双脑同步:让生活无忧的秘诀

    刚刚讲了神经系统,现在我们再来讲讲大脑。

    我们都知道我们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脑半球,在一般情况下,我们的左右脑是协同合作的,但是焦虑往往会阻碍两个脑半球之间的同步运作,当大脑试图在焦虑状态里寻找解决方案的时候,它就像车子的一个轱辘陷进泥潭里一样,只会寸步难行。

    如果我们的双脑可以同步运作,我们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就能获得提升,理解和认知的能力也会变得更强,我们就能够摆脱焦虑的泥潭。

    双脑同步运作的状态,培养了我们避开生活压力,并从压力中恢复活力的能力。在这种状态里,焦虑、反刍思维或其他负面情绪都没有立足之地。

    事实上,让生活无忧的秘诀就是,练习进入这种双脑同步运作的状态。想要抵达这种状态,我们就需要让我们左右半脑的α(阿尔法)波同步。那α(阿尔法)波究竟是什么呢?

    科学研究表明,我们的大脑在不同情况下会产生四种不同的脑电波,分别是α(阿尔法)波、β(贝塔)波、θ(西塔)波和δ(得尔塔)波,我们的精神状态和情绪状态,都受到这四种脑波的控制。

    其中,当我们的大脑频率处于α波时,我们的意识清醒着,但身体却是放松的,在这种状态下,我们就能够产生舒适美妙的感觉。所以说,想要远离焦虑,让生活无忧,最关键的是α(阿尔法)波。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进入双脑同步的状态,尤其是让α波同步呢?

    普林斯顿大学生物反馈中心主任莱斯·斐米发现,将注意力集中在虚无的空间,比如手指之间的空间、身体周围的空间或画框里的空间,能让大脑的α波频率同步。

    当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虚无的空间上,而不是物体本身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就不会“讲故事”。没有故事,就没有判断,压力、焦虑和沮丧也就不复存在。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尝试着以放松的姿势坐下,闭上双眼,将注意力集中在手指之间的空间,然后是你脚趾之间的空间。再进一步,将注意力放在胃部、胸部、手臂、腿和背部的想象空间里,然后将注意力转移到你心脏四周的想象空间。当你感到内心的烦乱平息了,你的脑波状态就已经得到了改变,你的心态也变得更加平静。

    我们还可以利用一个小小的练习,来促进α波同步。在自己面前的桌子上放一个空水杯,闭上眼睛,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个杯子的空间里,持续一分钟的时间。

    然后将词语“白色”想象成一个画面,比如一张纯洁的白纸,在脑海里循环播放这个画面。再想象一个黑色的画面,比如一幅巨大的黑色幕布,试着将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两个词语之间的空间里。

    紧接着再把注意力集中在两道眉毛之间的空间里,持续一分钟的时间。最后将注意力集中在双耳之间、穿过头部的想象空间里。

    通过这种专注于空间的练习,能够及时调整我们的脑电波状态,关闭焦虑思维。双脑α波同步的状态,还能够治愈我们过去的伤痛,弥补我们任何的缺憾感,将焦虑情绪甩在一边,让我们维持更好的意识状态。

    04.心流:消除焦虑的最佳途径

    在世界各国,研究人员还在研究一种更高层次的意识状态,这种意识状态通常会创造出超自然的体验,让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呈现出最佳状态,这种状态也被心理学家称作“心流”。

    心流,其实就是指人们专注于某件事情或某个目标中时,全神贯注、全情投入,并享受其中的一种精神状态。

    比如说,当我们埋头看一本精彩纷呈的书的时候,你会发现我们完全忘记了时间的流逝,这就意味着我们就进入了心流的状态。再比如说,当我们在投入一项非常有趣的工作,精神高度集中的时候,我们也会自然而然地进入心流状态。

    “心流”这个词,是由积极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提出的,他认为心流就是人们获得幸福的一种可能途径。米哈里·契克森米哈研究了那些因为心流而获得成功的人,包括运动员、艺术家、舞蹈家、攀岩者等等。结果发现,越是享受这种心流状态的人,越不会出现焦虑的情绪。

    当然,这并不是说只有艺术家、舞蹈家等成功人士,才能拥有心流状态。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训练,让自己进入心流状态。很多活动其实都可以引导我们逐渐进入心流状态,例如,慢跑、参观一座教堂、在大自然中进行冥想等等。

    你可以让自己在愉悦的体验中迷失,比如在一处新奇又安静的地方,不管不顾地玩上一整天。或者将注意力集中在某种特殊的声音或者图像上,像是参加艺术展或是参观一幢建筑物,又或者是倾听古典音乐,都能刺激心流的开始。许多极限运动,像是跑步、滑雪或高空跳伞,也都可以引起强烈的心流反应。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的心流研究显示,一项可以引发心流状态的运动,既要有挑战性,但又不能太难,否则就容易引起我们的焦虑。相反,如果它的难度太低,我们就会感觉到无聊。只有当我们的技能与挑战难度刚好相等时,我们才能顺利地进入心流状态。当我们的表现越来越好的时候,我们的目标也应该随之提高,这样我们就能继续挑战自己,也不会让自己感到枯燥。

    除此之外,利用自我催眠,也能够让我们经历与心流类似的状态,使自己的表现达到巅峰状态。

    你一定有过类似的经历,在盯着某处看的时候,你可能会不自觉入神,一时间竟忘了自己身处何处。在这种催眠状态里,我们的意识改变了,对现实的感知也随之发生了转变。当我们处于这种神离的状态的时候,我们就无法产生焦虑的情绪。

    瑞典运动心理学家埃里克·内斯塔尔发现,催眠状态和运动员发挥最强实力时的状态很相似。当这些运动员高度专注自己的运动,他们就会忘记时间的存在,感觉不到身体的疼痛,甚至觉得自己可以毫不费力地完成许多高难度的训练。通过回想以前的一次成功经历,并认真回忆细节,运动员或表演艺术家,就可以进入最佳状态,重复之前成功的范例。

    所以,当我们高度集中精神,想象自己最完美的那次表现,对自我进行催眠,我们就极有可能进入心流状态,发挥最佳水平。

    05.超流:激发无限的潜能

    在心流状态之上,还有一种更加出神入化的心理状态,叫做“超流”。

    科普作家克里斯托弗·伯格兰,通过研究人们的巅峰状态,确定了一种极端的心流状态,他称之为“超流”。他指出,这种状态是偶然发生的,也很难进入,一旦进入这种状态,人们就会获得无穷的能量。只有在经过很多思维和体力训练之后,这种状态才会出现。

    但是,想要到达这种状态也并非没有捷径。《世俗和宗教经验中的狂喜》这本书的作者甘妮塔·拉斯奇就发现,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水、树、泥土、日出,哪怕是糟糕的天气,都能触发这种强烈的心流状态。我们越是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超流”状态就越会经常发生。

    所以,当我们需要一个新的想法,或者对某个难度较高的任务一筹莫展的时候,从工作中抽身出来,休息片刻,改变我们所处的环境,这对我们大有益处。

    走进大自然,听听音乐或做点运动,就可以改变我们的意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能避开焦虑的干扰,大脑会给我们提供许多很好的点子,帮助我们顺利解决大部分的难题。

    06.知识要点

    以上就是《反焦虑思维》这本书,第四部分关于“如何远离焦虑”的内容,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

    作者在书中为我们介绍了三个可以帮助我们远离焦虑的锦囊妙计。第一个方法,是培养自我关爱的习惯,远离焦虑,从呵护自己、维持健康的神经系统开始;第二个方法,是利用专注空间的练习,让我们左右半脑的α波保持同步;第三个方法,是选择一项技能与挑战难度刚好相等的运动,并高度集中注意力,让自己进入到心流,甚至是超流的状态。

    通过这三个方法,我们就可以维持平衡、良好的内在状态,焦虑会被我们远远地甩在身后。

    以上就是《反焦虑思维》这本书第四部分的内容,明天我将继续为大家解读第五部分内容,与你们分享三个有效的维持积极情绪的方法,让我们成为更加乐观、快乐的自己。恭喜你又进步了一点点,我们明天见!

    关键词: 自我关爱、双脑同步、α波同步、心流状态、超流

    思考与讨论: 在工作和生活中,你有没有过体验过心流的?那个时候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反焦虑方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aftj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