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思维发条” ,你就可以收到我们的语音和文字了。
真实的小故事
小树同学刚刚到团队引导敏捷转型,半个小时前,团队希望可以有一块画好的白板作为参考,于是现在ta正在用尺和铅笔在白板上打草稿,规划着白板的布局,用特别淘宝上挑的韩国style彩色胶带分隔不同的区域,关注着色彩的搭配是不是看着让人舒服。拿着便签贴比划着,不同的区域应该分配多大的空间会比较合理......
没多久小树带着一个线条整齐,布局合理,谈不上优美但是字迹工整的白板来到了团队前,大家很惊讶这么快就做好了,并且还很美观,接着,大家开始有点兴趣的规划着由这块白板展开的敏捷转型事宜......
对故事的解读
注意到小树同学的行为:“打草稿”,“特别”,“挑”,“让人舒服”,“比较合理”等等。
能够感受到什么?
小树同学很认真,把团队的事情很当回事,并且关注到团队可能的体验和感受。
还能注意到什么?
“半个小时”,“没多久”。
这些说明了小树同学对于团队的响应,时间很快。这给团队一个印象:高效。
“线条整齐”,“布局合理”,“字迹工整”
这些传达给团队什么感觉?认真。
故事中有很多的与人的内在感受相关的形容。高效,认真这些感受是会潜移默化的在人群中无形传递的。
对小树同学的解读
那么,在这个短小的真是的故事的背后,完整的过程是怎么发生的呢?
事情发生前:无我忘我,无感融入
小树不去想自己原来既有的经验,想着对方,忘记自己,空杯心态,谦虚学习的心态,而非教人的心态,像一个新人一样,融入到团队,成为他们的一员,而不是站在门外观察,听到他们真实的声音。此刻,小树忘记ta是一个教练或者咨询师,ta就把自己当成一个新人。
事情发生时:心意所致,自然而为
小树做的一切并非是事先计划的,ta也并不知道认真做白板是否会有什么效果,事实是小树同学内心的信念自然的引领ta去做了那些点滴的实践。
小树所做的事情,以及做事情的方式只是心意的外在表现,更重要的是小树的内在的信念。很多情况下,如非走心的实践方法是不会有效果的。
如果希望别人能够被激发和发生变化,自己要首先去修炼,当信念和实践成为了你的一部分之后,事情会自然发生。
事情发生后:反省总结,体会感悟
其实,小树同学也不是那么也别善于关注人的感受和体验的人,但是在做敏捷转型的时候,小树会问自己做敏捷转型的愿望是什么,ta的内心答案是:不论敏捷还是非敏捷,大家可以开心的成长,高效的工作。
从价值观,原则,实践三个层面去回顾,既重视实践的方法的总结,也在进行价值观和原则层面的体会和感悟,自我修炼。
从心开始(感悟),重新开始(进化)
也许有人会问,不就是块白板吗,做的再好又能怎样?当然,一块板做的再认真再美观再充满热情,也不能就促成敏捷。但,这并不意味着在采用合理的框架,方法,工具的同时,我们不需要试着从心出发。Well,敏捷转型也需要用户体验,如果能够让大家感觉爽些,为什么不呢:)
回想下,最触动你的并促使你前行和进化的最大动力源是什么。而且,类似转型这样的复杂事情的方式是多维的,需要我们从很多层面去入心,入手。往往我们关注外在方法会更多些,现在,让我们也更多的试着从心开始(感悟),重新开始(进化)。
长按下面图片关注“思维发条”,一个IT人关于互联网减,后现代敏捷,烧脑趋势,及无节操思考的公众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