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2018年周记第7篇(11.5-11.11)
本周金句:
一个人走的更快,一群人走的更远!
【开篇】本想对周记内容做个简单分类,但犹豫了很久还是没有想好,再随性一次吧。
【人总是在将要失去的时候才知道美好】
领导要离开了,虽然已经有所预见,但当他毫无芥蒂地对我说出“项目部已经成立了,我该走了”的时候,心里咯噔了一下,就再也平静不下来。他的离开,会成为我职业生涯中的一大块缺失。
很多次,我在朋友面前吐槽他的不是,但这时候,我越发能记起他的好。
4年前我刚调入科里,那时候我对专业知识的了解程度只停留在简单的工艺流程、个别的名词术语上,仗着学过的一些质量管理知识的皮毛就闯进了他的天下。他不仅没有对我的专业度表示质疑,还在我刚接手工作的时候给我提供了大量的帮助。
先是将岗位的各项职责梳理到一张A4纸上,并花了大半天的时间给我细心讲解每一项业务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还提出了针对性地的建议;接着带着我去业务相关部门走了一遍,让我熟悉业务对接人员和流程;最后,将自己多年来的工作心得笔记本给了我,上面记录了您从参加工作以来近20年的工作感悟和体会。
那时候我突然感觉,刚上班的前3年真的是荒废了,除了整天抱怨国企的不好命运的不公,得过且过地完成工作之外再无任何收获。那时候我突然感觉,我像是回到了学生时代,有位悉心的老师在手把手地教我做事。那时候我突然感觉,同样是在国企,心态决定了态度,而态度决定了行动的质量和效率。
在随后的工作中,他持续给予我信任和帮助,接连让我独立完成了多个重要项目的材料整理工作。就是这些在外人看来琐碎又繁杂的材料整理工作,让我在专业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升。
刚开始拿到那些材料,我的头都大了,专业的学术报告对我来说就跟天书一样。想去请假,但每每看到他在忙就不好意思打扰,结果就是工作一拖再拖,毫无进展。他看我迟迟没有开始,就自己拿起资料看了起来并询问我有何困难。当我说到对专业术语看不懂的时候,他认真地告诉我:“我们做材料整理,不要太专注于内容细节上,要把眼光放大,放在整篇报告上。对我们来说,我们不需要把每一个专业名词都搞懂,我们只需要去判断这篇报告中的创新点是否真的在“创新”,报告中的阐述性内容是否对应创新点,报告的结构是否完整符合要求等等。我们不可能成为每一行的专家,但是我要有能去指导专家写出优秀材料的能力。”
他的这一番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的确,我们不可能成为每一行的专家啊,但是我却可以运用我在材料整理这方面的优势去判断好坏,进而指导专家去完善报告。而从那之后,我也通过阅读大量的成果材料,去学习别人材料中的闪光点,进而去完善我们自己材料中的不足之处。提纲挈领,眼光放远,才能站在高处去引导前行。
他给我们提供成长的平台,为我们的成长做起了幕后工作者。科里几位同事都是85后,工作经验不是很多,而在国企这个地方,传统的体制问题又对年轻人的历练特别少。他也是从国企一路走过来的,但现在国企的大学生和以前的大学生真的是天上地下的区别。他了解这个形势,但体制问题不是说改就能改的。于是,他将每一次重要汇报的机会都留给了我们。他说:“工作都是你们自己认真做的,汇报的时候就尽情地去展现自己。”而每次在汇报之前,他都会对汇报材料进行严格的把关,在尊重我们既有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更为精进的建议。直到现在,单位领导和其他科室的同事对我们科的评价都是“别看工艺质量科人少,但是各个都能打。”
工作上,他是一位领者;生活中,他是一位智者;相处中,他是一位长者。
在我职业生涯还没有开始很久的时候能遇到这样一位领导是我的幸运。写到这里想起了K叔之前也提到过老领导离开的事,“天下无不散筵席”。当要分别的时候,这4年来的点点滴滴会愈发清晰。成长了很多,也成熟了很多,为科长的离开祝福,也该考虑下自己未来的路该怎么走了。
【无忧无虑的成长,是我对你最大的期望】
周末带孩子参加了英语学校举办的“小小银行家”活动,孩子很兴奋,也让我看到了孩子不少的变化和成长。
1.规矩。孩子在这一点上真的要感谢母亲和幼儿园的教导,不在公众场合打闹喧哗,不和小朋友们争抢,老师讲课的时候坐的很规矩,并且听的很认真,种种行为让老母亲我心甚慰啊。
2.展现自己。孩子变得会展现自己了,可以主动去参加活动,即便有困难依旧可以独立完成。
回到家,他拿着学校发的证书,不停地让我给他念,那个得意的样子真的是太可爱了。
【Have done&To be done】
学习:重新梳理了近期的规划,开始着手梁宁《产品思维30讲》,同时准备下周开始助教工作。
读书:《如何高效学习》完成一半放下了,《如何阅读一本书》完成,下周计划读《上瘾》
理财:拖拖拖~哎
双十一:买了几本要用到的书籍,突然发现对双十一已经没啥感觉了,这是好事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