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在一个转身之间,2021年过去了,迎来了2022年。网络上、朋友圈充满了新年的祝福,每个人都满怀希望、欢乐的度过了元旦小假期,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
元月三日,恰逢周一,带着新年的期盼,带着假期美好的心情,也迎来了新年的第一个晚自习。
走进教室,听着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喊着“老师好”,内心别提多高兴了!或许老师的最大自豪感也源于此吧!你想,在许多重要场合下,齐声高呼“首长好”“领导好”,一方面显得场面之隆重,另一方面显示有礼貌,有素质,凝心聚力。喊的齐,喊出气势,喊出精气神,喊出风华正茂;听的美,听出团结,听出德才智,听出凌云壮志。问候是最基本的礼仪,虽然听惯了课堂上的问候声,但在新年的第一个晚自习听到这样的问候,看着同学喜气盎然的脸,那份高兴,那份自豪,那份得意,油然而生,溢于言表,甚至于产生了更多的期盼和希望。
高兴地回了一句,同学们好!在一片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同学们都就坐了。简单的寒暄几分钟,猛然想到今天已是3日,再过几天就将迎来期末考试,猛然想到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的神圣职责,可不能让欢乐的节日冲昏了头脑。当然更消除不了当老师多年来形成的一个惯性——放假回来检查作业。
“同学们假期作业完成了吗”?又是一句异口同声回答“完成了”。听到这样的回答无异于锦上添花,乐上加乐。一次严格的要求不就是为了完成作业,掌握知识吗?完成作业是掌握知识最基本的前提。回味着同学们的回答,心中那个乐啊!就差手舞足蹈,哈哈大笑了,可是师者形象,师道尊严的约束,又不能喜形于色,高歌一曲。看着同学们自信地表情,这让我想到了诸如此类的回答:今天才卖完了吗?完喽。今天的工钱领了吗?领了。这是十分自豪的事啊!
可是转念一想,检查作业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呀!还是要看看一看书写的情况,作答的规范性,答案的准确性的呀!于是,我有对同学们说:“现在分小组,把试卷收齐,我再详细检查一下。”此言一出,教室里一下子变得慌乱起来,有找卷子的,有订卷子的,有互相窃窃私语的,有忙着写名字的 ……一下子忙的不亦乐乎!
一组一组的试卷终于整齐的放在讲桌上了。我安排同学们预习《荷塘月色》《我与地坛》,我开始翻阅检查同学们的卷子。的确,每个同学都做了试卷,但我也发现一些非常“异常”的现象:几乎所有同学的阅读题都没有过程性批注,所有同学的选择题答案几乎一样,所有同学的试卷的填空题几乎都一样。 脑海中立即出现了一个词:抄袭。脑海中立即出现了下午巡查时同学们在教室里伏案疾书的情景。之前的喜乐此时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心中的愤怒似乎就要如倾盆大雨倾泻而出了。理智告诉我,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还是先询问一下吧。
“同学们,假期作业是你们自己做的吗?”同学似乎已经觉察到我的情绪变化,面对我的问题,没有一个同学回答。教室里静的似乎空气都凝固了。等待,等待,还是没有一点声音的等待……没有一个同学打破这种沉静。
“现在分小组上台领取试卷。”此话一出,似乎前面屏住呼吸的同学也开始呼吸了,忍住不咳嗽的同学也开始轻轻地咳嗽了,更是出现了一些鼻腔内运动的声音,翻书的,挪凳子的,私语的,偷偷的看我的,可以说是应有尽有。只可惜我才华疏浅,否则,也会像朱自清一样写出一篇类似于“月色下的荷塘”的“灯光下的同学”。
一边翻看卷子,发卷子,一边统计每个小组抄袭作业的同学。不一会儿,卷子发完了,统计结果也出来了:全班同学只有3名同学说没有抄袭,其他同学都举手说抄了作业。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似乎又是一个意料中的数字。面对这样的结果,反而感觉内心平静了许多或许是心中的愤怒已随着一页页的翻看的试卷随风而去了吧!
记得放假前的最后一节课,我安排同学们互相祝福的环节,同学积极的表达年末的想法,新年的祝福。但放假的三天只剩下欢呼,只剩下玩“机”丧志,只剩下抄袭迎新,此情此景,思前想后,让人情何以堪啊?
今天看到一句名言:天赋决定上限,努力决定下限。今天的情景,我觉得应该改一下:天赋决定上限,抄袭延伸下限。长期的不良习惯,缺乏持久的毅力,没有上进的内驱力,没有良好的学习品质,已经输了中考,如此下去,岂不会再次输了高考,最后输了人生。
站在教室的讲台上,似乎再不想说多余的话。只是告诉他们,认真地阅读《我与地坛》,看看史铁生是如何战胜困难,通过努力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人生下限,演绎自己的人生下限的。看着他们,我更希望2022年的春风会吹醒他们懒惰的头脑,吹去他们不良的习惯,吹来青春的活力,以一个奋斗者的姿态搏击知识的长空,迎接盛夏灿烂的艳阳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