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使用简书,写下第一篇文章。
这部电影在大学时期就被老师推荐观看,但是那时的我还没有那样的心境能够安静的投入电影中,于是在刚打开看了几分钟后就果断放弃观影,这部剧也就“夭折”在了我虚度的大学时光。
时隔两年后,决心重塑自己的我,开始了探索生活,寻求自我的漫漫人生路。从2017年的下半年到如今,一直处于自我构建的枷锁中。迷茫,没有方向,没有目标。我陷入了思想的牢笼,进进出出。我开始逼着自己看书,想从书中寻求安慰;开始试着看以前不爱看的让人深刻思考的电影,尝试从剧情中感悟生活。
多多少少的看了一些书,一些电影,确实比起从前的自己会越来越看的进去了。有想过把自己看完的想法记录下来,但每次都觉得自己的思想太混乱,想着这点又会跑到另一点去,就作罢。今天我想尝试着把观后的感受写下来,即使混乱也是自己的想法,应该被记录,而且在不断的记录与梳理中也会进步。
下面进入正题,谈谈对这部影片的感受。一开始,由于约翰纳什教授对数学的痴迷,我相信了他脑海中塑造的人物与场景。浪荡的舍友与他聪明的侄女,以及最重要的参与美国政府机密工作的情节。没看电影之前,没有了解这部剧情的梗概,所以我完全不知道纳什教授有精神分裂症,于是在他被罗森医生抓进病院时我凌乱了,也分不清真真假假。
我开始回忆前面的片段,回想舍友和威廉的出现,没有任何让我怀疑的迹象。随着剧情逐步的演变,故事也就明朗化。纳什教授一直活在两个世界中,真实伴随着虚幻。即使最后他以意志力克服了幻想世界里人物对他的逼进,但他们依旧无法彻底消失和抹去。这一情节让我想到自己脑袋里的两种声音与两种思想的打架,虽然不是同一种级别的痛苦,但也是类似的。既然不能让他们消失,就学着不理会,慢慢适应他们的存在,与自己和解。
影片最后教授得到了其他学者的认同与尊敬,并且获得了诺贝尔奖,应该与自己的坚持和自己妻子的陪伴有很大的关系。在最困难的时刻,妻子即使难过,甚至也到了撑不住的地步,但没有放弃他的丈夫。而纳什教授本身也使自己不住院的情况下,努力克服幻影带来的痛苦。他们一起使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这部影片不时呼应着剧名。纳什教授向艾丽西娅求婚时,他保持着数学家的逻辑思维,想要寻找数据与资料来证明他们之间的承诺能够长远,然而他的妻子以宇宙的论证得出结论,爱不需要证明,只要你相信。以及教授被真假幻影折磨,想要放弃回到病院时,艾丽西娅表示,“你”,“我”,“心” 这三者可以区分真实与幻想,并不是头脑。
是信念,让你在痛苦与困境中崛起。是美丽的心灵,让你始终相信非凡的事情有可能发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