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骆老师的打卡主题是“认识自己”—“世俗时代的自我实现”。大概表达了三层意思:一是古代人的“无我”,将自己“嵌入”到各种有序的社会关系中;二是现代人的“脱嵌”,更多的个人主义取向,“小我一代”;三是要融合世界,要遵循内心,多对话与反思。
关于这个“认识自己”的话题,从古到今,一直是人们研究和探讨的主题。各个阶层、各种流派、各抒己见。
我想从“姨妈痛”说点感受。
作为70年代的人,小时候,认为“大姨妈”是件羞于见人的事情,尽管它来自于自然人最原始最本身的一种存在。并且,关于“姨妈痛”,也只是默默痛在心里,一个字:忍。甚至有同伴痛的打滚、脸色苍白,也坚持上课工作。
现在,大学上课,经常遇到“姨妈痛”请假的学生,几乎一半的女生都会因为“姨妈痛”,请假上课、请假开会、请假社团活动、请假军训、请假打扫卫生……
对于“追寻真实的内心”,一是当时社会主流文化的教化;二是“真实”,更多是各种需求的衡量。
我们这一代受的主流文化更多的是:勤奋、坚持、轻伤不下火线,你有更重要的事情;而他们这一代的主流文化更多的是:照顾自己,我很重要。
我想各有特色,并不能代表好坏。
每个时代都会有一些不同的表达方式。
每个人都是社会人,都有社会角色,都在关系着认识自己,完善自己。
而之一小我,我想说:我很重要,
我是丁若木,相信叙事的力量;
坚持叙说837天,坚持锻炼800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