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不是在健身的路上,就是在健身的路上
人总有那么一两个傲娇的瞬间,这不,那天午餐时刻,我刚取完餐坐下来,身边一个男同事神秘兮兮地凑过来:“你是不是健身的习惯?”
“是滴,咋了。”
“难怪,就觉得你体态特别不一样。”
我一听就来劲,赶紧抓着男老师厚厚的羽绒,赶紧乘胜追击,“咋不一样啊?”
男同事瞟了一眼不远处长长的取餐队伍,说“这个嘛,很多女生都含胸,你没有。而且看起来特别精神气,具体的我也想不到了,就是一种感觉。”
就这么一句话,我的幸福指数一下子爆了灯,整个人飘飘然,饭都顾不上吃了,兜了那块肉被果断扔掉。
在咽下一口玉米红萝卜汤后,我甩头补一句:“你没欠我钱吧?”
“滚!”
大概是4年前,我加入了健身大军,是私教带我的。主要原因是担心自己不会练,容易受伤。私教也是我观察一年才拍板决定的,贵是真的贵,值是真的值。
渐渐地和教练熟络了,我发现他是忒么负责任的人。我是一年一年买的课,具体也忘记自己一年应上多少节。从一开始的3天一练,到后来一周4、5练,到现在,没啥事都练,除了相亲、生理期和春节过年这三个正当理由外,只要下班,都得健身。
后来,我成了教练怼以各种理由不健身客人的王牌。
再后来,教练说他认真摁了一下计算器,貌似我让他亏钱了……
再再后来,别人问我是怎么坚持下来的,我反问他:“你一天可以不喝水吗?”
是的,去健身房锻炼的习惯,就像我每天需要汲取的水分一样,成为了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了我舒缓压力散发多巴胺的方式。
健身带来的身体痛苦是肯定有的,譬如,有时候我觉得自己的训练强度已经很够了,累趴了,教练悠悠补刀一句:
“你今天要做有氧。”
好一句晴天霹雳,我眼神凌厉立即问道:“不会是40分钟吧?!”
“真聪明。”
……
02不是在阅读的路上,就是在阅读的路上
我涉猎的书籍类型很多,商业经济类、教育教学类、人生哲理类、思维结构类。
这对我而言既是忧患,也是骄傲。
忧患的是我似乎还没有找准自己的定位,没有找到真正能专研创新、发光发热、与众不同的领域和强项。
骄傲的是,至少我热爱阅读,不是吗?
白岩松说他的人生之书是《道德经》,它为自己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我一直很羡慕,也一直苦苦寻找能倒逼自己的书。
不过上天还是偏爱愿意奋斗的人儿,我遇上了卡耐基的《任人性的弱点》——一本圣经级别的社交技巧书。虽然我的人缘还是很不错,但远远没想到学来的社交技巧能省去我生活中那么多困难;能提速工作中那么多任务;能让我每一次思考时先静一静,想一想;更让我爱上了对他人致以最真诚的笑容,并以这抹笑容化解了无数尴尬和纠结时刻。
接着我遇上了魔性的高效学习工具书《费曼学习法》,一本用输出倒逼输入的书,一本我找到了能提升自己和学生理解能力的书。
在前不久一场家长会中,数学老师跟家长们强调要让孩子们说题,拍视频,并告诉家长们这样做是很好的。
然而,领略不到好处的家长因增添的额外工作量皆显现出不以为然及烦躁之色。
轮到我发言时,我顺着数学老师的话,给家长们讲了一个农民培养了清华北大儿女的故事。农民父亲向众人分享育儿妙招时,憨憨地说:“我没文化,哪里懂什么妙招,我只是觉得孩子上学不容易,花费很大,所以一定要对得起这番付出。因此孩子回家后,我就让孩子们把老师当天讲的课讲给我听,就当我是一个学生。如果我有听不懂的地方,就让孩子解释。如果孩子解释不出来,我就让他回学校请教老师。这样一来,我的孩子学习劲头就很好,因为他们回家后要教我嘛!因此从小学到高中,孩子成绩都是名列前茅。”
农民所用的就是费曼学习法,我们数学老师提倡的,也是费曼学习法,以教带学的方式。
当我把故事和原理都分享跟家长时,他们眼里冒光,都说李老师知道的真多,回家赶紧给孩子拍说题视频,还说要马上买这本书。
后来我并不满足于看书,开始在开车上班下班时听书。听稻盛和夫、听《如何阅读一本书》、听巴菲特、听查理芒格、听PBL、听自控力、听曾国藩……大概是听多了,关键时刻,总能随手拈来很多励志故事跟孩子们分享,天知道,谁都不爱听道理;我也满满总结出成功人士、投资大咖成功的共同特点,并让自己跟着优秀人士的思维模式行使;我的工作也开始变得高效出众……
当文字又一次成为某股神秘力量为我护体时,我深深地爱上了现在的自己。
也渐渐看到了自己逐梦追光的样子。
这感觉,真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