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疏离,自疫情以来流出的新词,就是让大家在社会上保持物理距离,减少社会聚集活动。这样可以减少病毒的传播,有效的起到防疫作用。然而在很早以前,有一类人就领悟到“社会疏离”的无奈,后期甚至发展为一种恐惧症,这类人就是——宝妈。
就在前天,小敏在朋友圈发了三条十分消极的信息,一通电话打去,未说两句,小敏就崩溃的狼嚎大a哭起来。
小敏曾是一名优秀的文员,工作稳定、生活安逸,在一段美好的恋情后,与爱人步入浪漫的婚姻殿堂,很快就迎来了可爱的萌宝。
听到这,我沉默了。身边大多数朋友都有孩子,出现她这种状况的也有三四个,并非特例。
这些宝妈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全身心”扑倒孩子身上,眼睛恨不得一天每天24小时长在孩子身上,生怕他磕着碰着,日复一日的忙碌在“孩子”和“家务”两件事上。当有空闲时间后,身体已经疲惫不堪,再无心做其他事情,甚至失去自我。当三五年过去后,“社会疏离”成为必然现象。
沟通和自我调节是克服这种恐惧症最好的办法,有时“适度”不仅仅适用于饥饱,也适合处理生活和情感。
保持健康的秘密就是适度的介质食物、饮料、睡眠和爱情。
不要以为自己可以担起泰山,适度的沟通给精神减减压
沟通,不仅仅局限于跟家人,更要跟朋友。
跟家人聊聊孩子成长、日常生活,关心爱人工作状态,你们可以无话不说,将那些开心的、压抑的情感全部展现出来。
跟朋友一起逛街、追剧、健身、旅游、跳舞、谈论美食,多了解外面的世界,不要每天盯着淘宝、电商的促销活动,偶尔看看本地新闻,其实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不断地流入输出才能保持平衡,如何自我调节需找准正确方式
自我调节的好办法有两种,一种是分散注意力,一种是归纳时间。
分散注意力,可以培养多种兴趣爱好,例如读书、烘培、裁剪、手工、绘画、写文等等,不仅可以让你每天做你喜欢的事情,还可以教给小朋友,无论是在他日后的生活还是学业上,都会有所帮助,简直一举两得。
归纳时间就像归纳整理一样,将同一类事物放在一起进行,例如洗衣服,我们可以积攒到中午萌宝休息的时候清洗;收拾房间,积攒到晚上萌宝入睡时整理。不要将时间碎片化,否则一会洗衣服一会干家务,就会感觉有没完没了的活,最终产生厌烦感。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之所以会出现交际的障碍,就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忘记一个重要的原则:让他人感到自己重要。——戴尔·卡耐基
近期发现一个很有效的减压方式——冥想
只要集中注意力15分钟
疲惫时让你放松
烦闷时让你舒缓
开心时让你精神力更加旺盛
床上、地上、榻榻米上
给自己一个15分钟的休闲时间
你会发现
世界依然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