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11月,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在不到二十四小时内相继死去。慈禧太后临终之前把天下交给了3岁好哭的溥仪。溥仪是光绪的兄弟醇王载沣的儿子,载沣授为监国摄政王,皇太后徽号曰隆裕太后。
1909年,枫叶渐红欲飞,汪精卫热血尚沸腾,慷慨登船行暗杀。船头,他咬破手指写下血书给胡汉民:我今为薪,兄当为釜。
胡汉民得到血书,眼前只有云水茫茫。他望穿波涛,哭昏过去。
汪精卫和黄树中乘英船到天津,而后由津入京,在琉璃厂马神庙胡同租了一栋房子,挂起一块招牌:守真照相馆。他们以照相馆为掩护,策划暗杀行动。陈璧君、喻培伦等随后赶到,暗杀的目标定为清廷的最高领导人摄政王载沣。
载沣的爷爷是道光帝,哥哥是光绪帝。在美国人眼中,“他浑身透露着高贵”;在他的弟弟看来,“他遇事优柔寡断,人都说他忠厚,实则忠厚即无用之别名。”他的王府在什刹海附近,他每天早上8点出王府,经过鼓楼大街从景山后门进入皇宫。什刹海和后海分界处有一座银锭桥,小桥附近有一条阴沟。周围非常僻静,阴沟可以藏身。
汪精卫决定事先将炸弹埋在小桥下,自己藏身于阴沟里,待载沣过桥时用电线引爆炸弹,和载沣同归于尽。
1910年3月31日,深夜,黄树中和喻培伦前往银锭桥埋炸弹。
守真照相馆里,汪精卫和陈璧君默默对坐。陈璧君牵住汪精卫的手,紧握,忍痛忍泪轻声说:“此次与兄同来,本是同志之情,也有儿女之情。当初,爸爸听说我爱上了你,很不高兴,极力反对,说:嫁革命党人,做寡妇的机会很大,过安生日子的可能性却很小。妈妈也反对,但是疼我,比爸开明,她亲耳聆听了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主张和创建共和的远景描绘,改变了态度。由于妈妈的理解和帮助,妹得以远赴东瀛留学,加入同盟会,与兄共效于飞。妹之爱兄,已非一日,天荒地老,此情不渝。”
汪精卫更紧地握住她的手,声音略微颤抖:“有你这样的好妹妹,虽死无憾。”
“你义无反顾地谋刺摄政王,为了革命为了爱情,这件事我们一起干。万一我们两人都能活下来,我愿意把一切都献给你。”
陈璧君说着,眼睛红起来,忍不住泪水涌出,轻声地哭泣。汪精卫看她泪湿花容,咀嚼这诀别情话,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我革命加英俊,打动她情窦初开的芳心,她为懵懂的爱情而革命。他努力地找话安慰她,却一个字也吐不出。两人深信都知道彼此的心,心里都有炽热的爱在激荡。
汪精卫的心愈燃愈烈,盼望黑夜快快过去,盼望炸弹爆炸的时刻快快来到:随着一声巨响,和载沣同归于尽。一个入地狱,一个上天堂,历史将改写。他骄傲自豪,豪气如大漠孤烟。女子的泪水洒在孤烟一样的豪气上,他隐隐地有点激动高兴,为陈璧君的珠泪,为华侨巨富之美女的爱。
陈璧君以自己滑腻的十指和热软的手心,感受汪精卫手指的纤细和手掌的凉薄。她爱他这只手,爱他这个人,爱他这种精神。然而,这可爱的,日出时就要化为灰烬。此时,她在忍受这生离死别的痛,将来要忍受思念的痛。他是她一生的痛!
两人执手相看,陈璧君泪眼婆娑。
银锭桥下,黄树中和喻培伦正在埋炸弹。
银锭桥附近,平时人迹稀少;寒冷的深夜,更应该不会有人,然而,恰在这一夜,附近的一家,女人私奔,男人气恨睡不着,深夜出来散气。他看到有人在桥下挖土,一惊又一喜,猜测是在埋财宝。他藏在一旁偷着看,偷着乐:天意呀,天意!上天给我一个怨妇毒妇淫妇,让我顶着绿帽子忍气吞声。今夜,银锭桥下得银锭,一夜暴富。老子有了钱,笑看那怨妇毒妇淫妇跪倒在脚下摇尾乞怜,更有那青楼名妓争相邀、小巷暗娼弄风骚、大家闺秀为妻为妾、小家碧玉投怀送抱。
黄树中和喻培伦埋好炸弹后又开始拉电线埋电线。绿帽子感觉到情况不对,偷偷跑去报警。黄树中看到附近一个黑影一闪而逝,意识到行动被发现。喻培伦跑回去向汪精卫报告,黄树中在附近监视。
喻培伦跑进照相馆,对汪精卫说:“大事不好,有人看见我们埋炸弹了。”
不久,黄树中也跑了回来,说:“警察已经发现我们的炸弹了。”
喻培伦:“现在立即离开北京,还来得及逃过清廷的追捕。”
汪精卫:“京城之大,冤仇之多,虽然发现了炸弹,谁知炸弹是何人埋下?警察也未必就能查出来是我们干的,不必多虑,等等看看。”
第二天,北京各大报纸报道:歹徒于银锭桥下埋雷,系针对常由此经过的摄政王,盖因清廷内部势力倾轧、篡权阴谋所致。报纸上的几个字,安了汪精卫等人的心。
三天后,又有报纸登出新闻:埋雷者已被抓获。汪精卫几人紧急商议,决定喻培伦去东京买炸药,陈璧君去南洋筹款,汪精卫和黄树中继续潜伏在北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