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回南京。
在外跑了几天,身体有点乏倦,以至于刚上高铁没一会就在座位上睡着了。
到杭州东站时,我迷迷糊糊醒了。
这时,邻座上来了一对母女,妈妈,知性优雅,一袭长裙,年龄应该在四十岁左右,女儿,乖巧懂事,一套运动装,应该是在读初中的年纪。
这一看就知道是大家庭出身,至少上三代就是城里人了。
这些都是写在骨子里的。
在我掏出笔记本准备写日记时,无意间瞥见那位妈妈正拿着iPad辅导女儿英语功课,在小声念着英语单词,我继续写我的日记。
差不多到了湖州站时,我的日记也快写好了,只见那个小女孩还在学英语,操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小声的读着。
看到那一幕,让我想起前两天我们在上海聊的精英教育模式。
我鼓起勇气,准备找个机会和那位妈妈聊一聊,学习一下。
恰巧,小女孩好像是看完了英语课程,准备把iPad收起来放到行李架上。
我借势,起身,帮她们把行李架上的行李箱搬了下来,然后她们再把iPad放到行李箱里,我再帮她们把行李箱放上去。
事毕,那对母女表示感谢。
我顺势和她们聊了一会。
我说,女儿每天都学英语吗?
那位妈妈倒也很愿意分享,说,是的,英语是每天必须要学的,因为英语很讲究一个语感,如果间隔很长时间不学,那质量会大打折扣。
我接着问,每天学英语时你都会在旁边辅导?
她说,基本上是,教育孩子,说白了就是教育父母,父母如果不做出榜样,很难指望孩子能有多自觉,孩子毕竟是孩子,心智水平摆在那里呢。
我说,家长能有你们这样觉悟的,不多。大多数家长都以为老师关系摆平一下,各种各样的辅导功课报一报,该花的钱使劲花,感觉这样做的就算很好了,最起码很对得起孩子了。事实上呢?应该不是如此吧?
那位妈妈笑了笑,说,的确,对于孩子教育,花钱倒是次要的,最主要是需要父母拿出精力来,现在哪个家庭每年不拿个十几万当作教育经费呢?但真正能做好的家长,还是凤毛麟角。像我们也是,明显感觉精力跟不上,所以只能尽自己最大努力,能做到哪一步算哪一步,能把她们托多高就算多高。
我说,你们已经很厉害了,能看的出来你们起的榜样带头作用还是很大的。
她说,自从女儿上了初中后,我就坚持每天跑步,就连她姥姥住院时,我都没忘记跑步,目的就是为了起一个带头作用,我们自己都不自觉,指望女儿自觉也未免有点强人所难。所以在日常学习中,哪怕学业再紧张,放学后我都会带着她去旁边的健身房里的游泳池游上个20分钟,再回来学习。
我说,这一点很值得学习,想让大脑厉害,首先得让身体过关。
她笑了笑,接着又问,我看你刚在电脑上写日记?
我说,是的,写着玩,当作一项学习方式,每天不管多忙都会写上一篇。
她说,那肯定和我一样,如果哪天不跑步的话,浑身都会难受。
我说,这个还真是,如果有一天不写的话,会浑身不自在,总觉得有什么事没做一样。
她问,你结过婚了?
我说,女儿快两周岁了。
她惊了一下,说,结婚蛮早的呀。
我说,正常年纪吧,谈不上早迟。所以刚在看到你辅导女儿英语那一幕就挺受触动,对于我们来说,孩子慢慢大了,教育思想先得跟上,最起码得为孩子负责。
她说,现在别想其他的,多赚钱,在孩子上小学之前,得攒一笔钱,该买学区房的买学区房,这些都是必需品,逃不了的。精英教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金英教育,离开金钱去谈教育那都是扯淡。就像我女儿班上的同学家长一样,年薪百万都属于低的了,很多家长都是年薪千万,自己开公司,有钱了,这教育意识自然就上去了,像我们还属于埋头苦干类型,经济有限只能自己多苦一点。
好吧,一番话说的我哑口无言,在真正赤裸裸的谈论金钱时,还是有那么点残酷的,一下有点接受不了。
难道这就是阶级分化?
可能是。
所以未来像穷小子追白富美这种情况是不会存在的。
因为他们压根就没有见面的机会,彼此有彼此的圈子,谁也进不了谁的圈子。
见快到南京南站时,我便准备提前收拾东西去门口等候。
临走前,向那对母女告别,并表示感谢。
这一路让我学习到了很多东西。
(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