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by 曹务龙
“哙,亮起来了!”
这是《阿Q正传》里别人取笑阿Q的话。每次见朋友,我总是拿这句话打趣他。朋友只是惨惨地一笑。他从大学就开始脱发,一直到现在,只剩下鬓边的几根黄毛护卫着“光明顶”。太阳下,一片亮。
苏东坡的词中有两句:“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枝上柳绵吹又少,对应的是朋友的头发越来越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对应的是朋友现在还没女朋友。
秃如其来,防不胜防。
剩男剩女、社畜青年……形形色色的名词为这一代年轻人定义。但有些人结婚了,剩的滋味至少在形式上不存在。有些人不在IT行业,加班也不像社畜那么疯狂。选一部分社会身份作为一代人的标准特征,远不如身体诚实。年轻的一代,无论男女,“秃”成了他们的心结。
阿里健康在2017年发布了《拯救脱发趣味白皮书》。统计得出,在阿里零售平台购买植发、护发产品的消费者中,90后以36.1%的占比,即将赶超38.5%占比的80后,成为拥有脱发烦恼的主力军。
专业人士分析,未来十年内,生发、养发、植发市场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朋友干新闻行业。我和他约饭,久约不到。有时候应承了,临来时又突然有事,爽约。约饭事宜从去年拖到今年,终于在秋天,才得见他的金面。
“哙,亮起来了!”
“再也不担心掉头发,一毛不拔了。”朋友摸了摸光头。
我们边吃饭边聊。
他说,工作压力大,常常焦虑。
他说,赶稿子、追热点,他江郎才尽了。
他说,他爸妈又催婚了,又在试探他的口气。
他说,他又要搬家。房租又涨了。北京虽好,居大平米租房不易。
他说,他好想去旅游,没时间,没钱。
他说,头发每天都在掉,以前他还会数,现在数都数不完,也不敢数。
他说了很多很多。我和他说得差不多。我的发际线也越来越高,只是留了长发,不容易看出。
我们俩互吐苦水。等何日,斩断三千烦恼丝。
去年曾流行一篇文章《我在清华掉头发》,调查清华大学学生(包括女生)脱发现象。研究得出,无论男女,学生的脱发现象十分普遍。只是女生留长发,脱发现象不易看出而已。
“秃”是这一代年轻人的身体现象。导致毛发减少的原因,有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和超负压力。很明显,一代人开始“秃”的原因,其实就是我们想发泄、甚至大喊出的话:我们压力很大!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2015年,一位辞职教师的话,到现在我们还能产生共鸣。有压力,所以才更应该向往诗和远方。
2018年10月27日,日野原重明的《活好》在樊登读书上架,1天播放量即过百万,同时创下了樊登读书24小时播放量和留言量历史最高纪录,目前播放量已经超过400万。樊登读书创始人樊登在解读此书时三度落泪。与此同时,新华网发文介绍本书深受年轻人热捧,文章当日的阅读量即达10万。
![](https://img.haomeiwen.com/i1548573/dff7b81cebfc1bfd.jpg)
这些都表明:秃如其来的年轻一代,我们既不希望身体“秃”,也不喜欢我们的灵魂“秃”。我们都想活好,而不是活成一片荒原。当时间的车轮把我们载向中年时,我们希望那时的自己是体面的,而不是油油腻腻,浑浑噩噩,被生活压得再无活力。
活好,我们不想油腻。
点击直达当当:《活好》购买链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