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阅读时大脑像个小宝宝?

阅读时大脑像个小宝宝?

作者: 孙小菊Daisy | 来源:发表于2020-11-09 23:08 被阅读0次

    现在是晚上9点钟,我想,反正现在也没什么事,不如洗脸刷牙吧~ 之后,再看书学习。可是又一想,按我平时的习惯,洗脸刷牙这个活动之后就应该上床睡觉了。那么如果我这么早就洗脸刷牙之后,我还会有状态去学习去看书吗?我的大脑在告诉我,洗漱之后,9点就可以上床睡觉了~那我岂不是白白损失两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啊。

    其实这个“我”是分两个层面的,一个是心理的“我”,一个是生理的“我”。心理的“我”告诉自己,现在9点我可以洗脸刷牙了。但是生理的“我”暗示自己现在还没到时候,太早了。所以说大脑的生理性活动,我们千万不能忽视,也不要与它做对抗,一定要顺着它,我们的生理和心理活动才能合二为一,才能为我们所用。

    这几天读了彭小六老师的《洋葱阅读法》,第1章第一节就强烈引起我的共鸣,他讲的也是一个阅读中的生理性的问题。

    想一想我们平时读书的困扰,比如读不快,读不进去,提不起兴趣,抓不到重点~这其实都是跟我们的生理大脑有关系的。

    比如他提到一个概念“兴趣金字塔”,最底层是感官兴趣,也就是好奇兴奋好玩,第2层是学习兴趣,第3层是职业兴趣,阅读的复杂度也逐层升高。这其实跟马斯洛金字塔一样,最底层的一定是物质生理需求的,人是衣食足才知荣辱的。所以说阅读对大脑来讲也是这样子的,先满足底层感官最基本的需求,才能有向上满足最终目标职业兴趣的可能性,不然,在第一层大脑就罢工了。

    兴趣金字塔 马斯洛金字塔

    这样看来大脑就像一个小宝宝一样,是要哄着他好吃好喝好玩的,让他茁壮成长,才能反过来照顾好妈妈。所以小宝宝小的时候其实生理性需求为主的,比如吸吮反射。

    接着,我们再进一步了解一下大脑的偏好,比如它喜欢简洁的东西。想一想我们在网上经常可以看到图解红楼梦,戏说三国,手绘、漫画等等,这些内容会非常让人容易理解其中的故事和道理。他们的本质都是因为换了一个好玩有趣有料的角度来解释一些传统的知识,让大脑更容易接受。降低了阅读难度,读者的大脑就有了兴趣,受众也自然普及了起来。这样知识才能够更广泛地传播。

    第二,大脑喜欢结构性强的事物。原来大脑可聪明了呢,一些知识点如果大脑没有搞明白,它就郁闷了,郁闷了就不喜欢继续阅读了。“结构”是指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碎片化的信息的关系,上下文的关系等等。如果这些能够顺理成章的呈现给大脑看。那大脑自然就不会觉得很累很烦了。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使用思维导图的原因之一,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大脑来梳理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的结构。也就是外国人经常说的know the full picture and where we are。

    第三,大脑喜欢图形化的东西。因为大脑看到一堆密密麻麻的文字是非常累的,它是喜欢看图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在商业场景中经常会使用PPT,因为PPT它的图形化表达非常的好,让读者的大脑在理解的时候降低负担;手绘也是同样的道理。有一句话叫做“一图胜千言”,讲的就是图形化在表达上,其实比文字可以更高效地传递信息,同时也降低了大脑的认知负担。小孩子拿起笔来最初是在乱画的,而不是学习写字的。但是他们画的鬼画符是让自己非常怡然自得的。

    第四,大脑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奖励自己。就像以上提及的,如果大脑总是一边阅读一边有很多小问号,它就很难继续阅读下去。但是呢,如果我们的大脑一边阅读一边觉得有个小小的成果,有一个小小的总结,有小小的升华和提升或者共鸣,这对大脑其实是肯定是鼓励,这样的话大脑会更有兴趣,会继续工作继续阅读。所以我们要做读书笔记,要对概念进行提炼、融合和分享去刺激大脑的成就感。这样看来大脑真是跟小孩子一样呢,我们需要找各种契机去鼓励她(给她一块糖),她就很满足了。

    好满足呀

    想起前阵子偶然看到一个字眼“脑科学”,我当时还脑子里转了一个问号,这个学科是具体做什么的呢?现在想起来,大脑这个生理上的可研究对象,研究明白了,可以为我们的心理活动做解释,甚至正向激励。

    那么有人说了,我的大脑现在只需要满足它的感官兴趣就好了,那么我的高端职业兴趣怎么样来满足呢?不要急,因为大脑就像一个小孩子,在小的时候我们是要满足他的生理需求。随着它年龄的增长,我们要通过一些方式方法训练我们的大脑,让我们我们的大脑逐渐喜欢并适应高强度高密度的职业兴趣阅读,从而改善我们的生活,这些技巧在《洋葱阅读法》里面都有提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阅读时大脑像个小宝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atdb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