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人天生对美食有种追而啖之的好奇。
初冬的寒夜里,驱车十来公里,终于买到了朋友口中“平生吃过最好吃的糖炒板栗”,喜滋滋的捧着一袋沉甸甸的温暖,在路边就开始食指大动。
轻松剥开表皮的硬壳,一粒入口,微烫,牙齿轻咬,传来的是淀粉类物质特有的扎实感和奇妙的甜香,还有特制大铁锅炒制的镬气。整个口腔瞬间得到了满足,继而神经在这个香甜之乡中放松到麻痹。
一粒粒下肚,根本停不下来,仿佛一切烦恼都不存在。
美食,果然是这苦难人间低成本、见效快的最好抚慰。
最近,那位被誉为“中国最会拍食物”的陈晓卿导演推出了一部新的作品--《风味人间》。第一集甫一推出,就在豆瓣收获9.4的高分,好评如潮。
由于参与资本的雄厚,值得称道的点很多:显微拍摄、生生模拟出以往只能脑补的食物养成的画面;全球各地取景,人间美食不再局限于中国的地域藩篱;主题更加宏大,从美食及人生,纵横捭阖,人类的历史和文明尽在食物的演变之中……
雄心之大,非前两季可比,从预告片的文案也能看出一丝端倪:
“这是一次奇妙的风味之旅
山海之间偶然落地生根
成就万千肴变化作滚滚红尘
穿越香料歧路
几度江湖夜雨
灯火万家处”
提示:加粗的部分其实是各集的主题,颇有几分禅意吧~
最新播出的第三集《滚滚红尘》的后半部分,花了颇多的笔墨去讲一个外国人在中国的美食探寻之旅,碰巧,最近刚好读完这个外国人一本“活色生香”的著作--《鱼翅与花椒》。
《鱼翅与花椒》,作者扶霞·邓洛普,从川菜、湘菜、粤菜、闽菜、宫廷菜、淮扬菜的美食根源进行探寻,到她自己深入学习中国厨艺,从调味、刀工、火候、口感到寻找最正宗的清溪花椒等食物原材料,并对饮食造成的环境问题及食品安全问题进行思考,是一部好吃又好看的书。
这本书一开始,扶霞就描述了“皮蛋”这样食物对她造成的一万点暴击:
“这两瓣皮蛋好像在瞪着我,如同闯入噩梦的魔鬼之眼,幽深黑暗,闪着威胁的光。蛋白不白,是一种脏兮兮、半透明的褐色;蛋黄不黄,是一坨黑色的淤泥,周边一圈绿幽幽的灰色,发了霉似的。整个皮蛋笼罩着一种硫磺色的光晕。”
细致而入微的描写,让熟稔这样食物的中国人读来忍俊不禁。
再然后她来到了“美食之都”成都,从“敢吃”开始,一步步挑战各种接地气的当地食物,继而对“怎样才能好吃”和“怎么做菜好吃”发生了兴趣,开始了自己的中餐厨艺之旅。在浸淫在中餐文化很久以后,扶霞对饮食在中国人生活和文化中的独特地位有了自己清醒而独特的认知:是情感的纽带、是乡土文化的精炼、是权利的体现……等等。
总之,这是一本非常有趣而好读的书,扶霞对美食的热爱常常提醒着我,保持对一样事物的热爱在让人变得有趣这件事情上是多么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