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嘉新
我所知的 爱
是一种大包容,除了我们所知的“宽容”“容忍”“无私”“尊重”“自由”“平等”,还有我们经常忽略的“一体”,或者说共同体。
理论上我们都知道,比如你知道谁谁谁傻叉,但是你允许这种犯傻的事出现,但你不是容忍,也不止是批判,你首先承受这件事的发生,因为这个事既然要发生,它一定会发生,那就别纠结这个事件了,因为在其他空间,时间,主人翁身上,你还是会碰到,但是实践上,你首先承受了,并且你让对方知道了这个事违背了“善”“正”,所以需要调整。如果他愿意,可以告诉他调整的方式,过程。如果他不愿意,就提出就行。因为提出,已经是他认知里播下一颗另外的种子,经历许多世事以后,他会发现类似的事,的处理原则。
所以我们所夸夸其谈的包容,不只是理论上到达,还需证到,以合适合理的方法。当然不是每个人都你亲自去告诉他们,而是你碰到的,你都一贯而终,而接受了的人也可以传播给下个遇到这样事的人。
当然不是说你短期内,或者特定的某个时空里,你做到了“包容”,而其他时空里,依然不能做到,这也不是“证得”,所以你为什么要秉持善,爱,去传播?因为生灵,世界,地球,宇宙,以及更无限的维度,我们是组成的一部分,这叫共同体。唯有每个“组成”的好坏,你都能包容,教导,证到,他对别人也如此,那么大家才能一起存真,然后进入下一个阶段。
所以真正的“爱”,不是纵容,不是单方面的“无私”,而是一系列理论证到,所谓的尊重,也是首先承认你是同类生灵或者组成才会提醒你,如果你是畜牲,你活在畜牲的世界,你也甘愿活在那个世界,那我们是不需要告知它的。所以,当有人指点我们的过失时,我们就应该感恩他把我们当作同类生灵,这就是平等。而我们所能回报的是我们改善了这个缺点,并且也改善也有同样缺点的人。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质疑他所提出的正确,有无,真实性,程度大小,当然如果是对的,或者原则上没问题,你却依然没有改变,那这种“回报”就会使人伤心,因为这就是不尊重对方了起码。
当然,横看成岭侧成峰的事,各人爱好习惯的事,都不必争论。当然,每个人每个生灵都是会走向一个方向的最终,就是善。而善的启动点就是觉知到爱的意义,而终点也是爱,是一个动作了,是爱别人,别的生灵了。而这呈现出来的状态是和平,和谐,大同。
而过了这个阶段是什么呢,目前我就不知道了。
地藏王菩萨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他都知道那些是妖魔鬼怪有恶有各种缺点,所以要告知他们,陪伴他们证到,直到没有。
我们在人间其实也一样,我们面对的三教九流的人,形形色色,谁好谁坏,谁是谁非,都不必再争吵,内省先,有一个共同的认知先,以善为本先。在无限时间的生命里,无限维度的生命里,总归是会脱离这个状态,到下个状态去的,这个脱离,不是你一个人能去的,而是整体去的,所以你也不用想着闷声发大财,自己偷着乐。
各扫门前雪便是内省,先管好自己,但又不能自以为是,不管别人,否则没用的。
所以包容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各个组成自己承受考验的同时,不偏离本质,爱。
不是单纯去判是非对错
你不是法官,清官
我们如果能普善,人人自省了,那这些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
所以得有善的标志在
只有在了,大家才会相信
当然佛祖告诉大家善的结果是成佛,脱离痛苦,这是福利,但是不善却不是平平淡淡,是堕入地狱。
现在人的思维辩证能力强了,他们会思考善的好处是什么,不善的好处是不是更多……
所以这个标志还得展现出善的好处,更多,更好。
所以明事理是三个东西,首先明,不是无明。明是知道这个终极目标或者说远大始终的目标。事呢是分清楚大事小事,伦理秩序逻辑等等。理即礼,这是待人处事的外显,先对待人与人之间的见面,微笑,而后有矛盾,才需要后边的程序。逼不得已的。有点以战止战的意思。
——2020.7.16嘉新 《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