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没想到自己会参加这个教育方面的培训,因为自己不是从事教育的,从看到招生信息时就一直犹豫不决,后来看到接龙名单里几乎都是教师,我就更加拿不定主意了。
28号早上起来,背部有些疼痛,因为担心身体不适会影响学习的效果,差点就想放弃了。后来想起不久前认识的一位正骨师傅,就赶紧去向他求助,王师傅非常有经验,只是用手摸了摸我的后背就发现了问题,说我的脊柱错位了,然后用非常娴熟的手法帮我恢复了,前后只用了几分钟的时间,我的背痛马上就减轻了,等到第二天就已经完全康复。
本来有朋友说好29号晚上和我一起来学堂的,后来他因为单位临时有事走不开,我就约了宋老师一起来看看,没想到宋老师会全程参与此次的课程。说起来,我和宋老师已经有过多次一起外出参学的经历了——
2008年11月28~29日去淇县参加私塾教育座谈及师资培训,随后又一起去江苏岚山问道。
2013年3月29~31日去武汉参加洪南洲老师的心室识解构聚焦班,拜访了御心学创始人朱崇奎先生。
2013年7月8日去山东泰安泰山禅院参访丁愚仁先生,7月9~16日在莱芜云谷禅寺参加了动中禅训练营。
2015年6月26日参访普贤书院,第一次见到张良老师。
2017年5月27~28日参加魏三利大夫主讲的传统文化与身心健康学习班。
林州的许文亮老师是我才刚刚认识的网友,我把大成学堂的培训信息发给了他,当时没有并没有想太多,只是随手一发,没想到许老师很感兴趣,第一时间就报了名。29号晚上报到的时候,我们才第一次见面,他还特地带来了林州的特产蜂蜜作为礼物送给我,从网上认识到相聚大成学堂,不过是短短的几周,缘分真是不可思议,我只能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十年前的一些浅见
为了写这篇学习体会,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意外地找到自己2006年在一个读书论坛上写的文字,感觉可以代表十年前自己对经典教育的认识,摘录于此。
回复oliver197411老师:(斜体字是我的回应)
文化的继承需要一代人传给另一代,通过教科书、电视、电影等媒体,和老师讲授、父母言传身教、社会熏陶等等多种途径。如果只是强调儿童读经,其成果恐怕有限的很。儿童本身无法承担这个重大的任务。
——我并不反对儿童读一些经典,反对的是一些家长把“读经”当成教育的全部内容,比如有些家长让自己的孩子休学在家读经或者送孩子到只有经典为惟一教材的私塾,这样做是很不理智的。
儿童和父母都需要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而不仅仅局限于儿童。
——儿童的思维能力还没有发展成熟,无法分辨传统文化中哪些是优秀的哪些是糟粕的,现在的儿童读经倡导者主张以背诵代替学习,不讲解不允许质疑,让儿童把经典当成真理完全接受,这样做怎么能实现“了解这个传统优秀文化”的目的呢?有些父母自己不读经却逼孩子读经,他们相信“读经的孩子不会变坏”,其实他们是在推卸自己的责任,因为教育孩子需要花很多心血和时间精力,而读经却非常简单,很多父母是想走捷径,并不是真正要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儿童最喜欢的当然是游戏,但是你总不能让儿童在整个童年都疯玩。玩也要有玩法。李大钊教育子女:玩要玩得痛快,学要学得踏实。最好能够寓教于乐,通过游戏等多种手段,在潜移默化中传授中国的优秀文化。而不仅仅是强迫儿童念多少他很难了解的经文。这些经文,成年人都看得稀里糊涂。儿童能够掌握多少?
——赞同寓教于乐的教育方法,但如何在潜移默化中传授中国的优秀文化呢?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儿童的心灵和自然是相通的,他们可以直接从大自然里面获取灵感和快乐,和书本知识相比,回顾自然的怀抱能给孩子更多的启迪。我觉得孩子们更像小动物,老是把他们关在笼子里面灌输圣人的言论,恐怕引起的反感要比感动多吧。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生动描述了百草堂的乐趣和三味书房的枯燥,可见儿童的天性是不能违背的。我觉得圣贤教育并不适合儿童,而且孔圣人也没有收过儿童做弟子,他教的都是成年人。
民国二十年代初强令读经的运动是失败了。但是当时一些私立学校,比如著名的私立无锡国学专修学校,通过专修国学就培养出一大批人才,比如钱仲联、蒋天枢、周振甫等等都是这所学校毕业的。所以说并没有什么绝对的事情。
——我说的历史是指从“独尊儒术”开始到清王朝的覆灭,在这2000多年中,以儒学为主的圣贤教育究竟培养出多少人才?这种教育方法扼杀了多少人才?屈指可数的几个圣贤和千百万的失败者相比,成功率可谓微乎其微。
学习一种文化历史知识,并不是说它能立即给你带来什么实际的价值,你当天学完就能靠它赚取多少money,给你带来多少收入。它的作用是长期的,是需要十多年甚至几代人才能体现出来的。纵观世界各国,没有一个国家不注重保持和继承自己优秀文化传统的。法国甚至颁布了严格的法律,禁止在某些地方使用英语,为的就是保持自己独特的法语文化。不了解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就无法培养出对国家深厚的感情,失去了民族自信和自豪的根源。
——我们首先是一个人,然后才是一个民族的后代,然后才是一个国家的一分子。如果做人的尊严都没有了,其他的感情、自信和自豪又从哪里来呢?而在儒学传统里面,人只存在五伦关系中,离开种种关系,人就没有丝毫价值可言,你必须当孝子、当忠臣、当顺民、当奴才、当牺牲品,才会得到社会大众的承认……
佛教融入中国文化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期间充满了与中国本土文化的对抗,比如与道教的争论、辩驳甚至相互攻击、封杀。楼主可以看看佛教史上三次著名的灭佛运动,以及从魏晋开始的佛道论争的过程。唐代的多次佛道论衡,公开辩论。道教徒伪造《老子化胡经》激烈攻击佛教。《沙门不敬王者》等言论严重与中国本土文化相冲突,导致一系列争论。最后是佛教和中国本土文化在对抗中到达一种平衡和融合。
——佛教曾经给中国带领了一丝光明,唐代是个巅峰,但很不幸的是,我们的传统太具同化力了,智慧的火焰很块就被无边的黑暗淹没了,佛教中国化的同时也宣告佛教在中国的失败,超越的真理和世俗的偏见的融合只能是真理的被庸俗化。现世的中国佛教无论是传统派还是现代派都已经偏离了佛法的本质,前者是儒家化的佛教,后者是学术化的佛教,佛陀的本意是没有人问津的。
中国文化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的经验,正如陈寅恪先生所指出的:“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此二种相反而适相成之态度,乃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而二千年吾民族与他民族思想接触史之所昭示者也”。(陈寅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审查报告》,《金明馆丛稿二编》,三联书店,2001年,第284、285页)没有好好继承本民族的文化和传统,就想依靠外来的文化来拯救中国,难免水土不服的毛病。
——拿什么来拯救中国?我不知道,这个题目太大了。我想的比较具体,怎么救我们的孩子,还是鲁迅先生的那个老话题——救救孩子!
我的反思
回看以前的文字,对自己的偏激深感汗颜,我竟然把传统文化比喻成“无边的黑暗”,这确实是太极端了,现在感觉还是oliver197411老师讲得更公允,可惜我到现在也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年少轻狂的我,那时崇拜的人是鲁夫子(鲁迅),曾写过一篇短文《寂寞圣贤——由祭孔热想到的》,对两位圣人的遭遇很是感慨。
2006-09-29后来,我从梁漱溟先生的身上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儒家,纠正了自己的偏见。在之后的一篇文章中,我是这样写的:
有人以为儒家从来都是为统治者服务的,但梁先生用自己的所言所行驳斥了这种偏见,在“最后的儒家”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是大丈夫,什么是威武不能曲,什么是匹夫不能夺志!儒家也有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精神,这是我从梁先生身上看到的,后人赞许他是“中国的脊梁”,我认为非常恰当。
鲁迅的社会批判和胡适的自由思想都是20世纪的最强音,也是古老的中华大地上从未有过的声音,前者如烈火要燃烧掉一切腐朽,后者像春风要唤醒沉睡的灵魂,但我们不能忽视了这片生我养我的大地,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并非都是垃圾,凤凰涅槃之后还要重生,新文化也不能脱离自己的根,梁漱溟先生的出发点就是大地,执著地热爱这片大地和大地上生活着的人们,他的精神力量正是来自传统,谁能说我们的传统已经没有了生命力呢?!虽然梁先生自称为儒家,但我在他身上分明也看到墨子的实干精神和佛陀的悲悯情怀,其实他代表的正是我们复活的传统——儒家的刚健有为、墨家的积极入世、佛家的普渡众生。
只有鲁迅是不够的,因为——
除了反抗和斗争,我们也需要妥协和宽容,所以我们应该有胡适;除了思想上的反叛,我们也需要文化上的传承,所以我们必须有梁漱溟;除了摧毁旧的陋习,我们更需要新的教育,所以我们还得有陶行知……
闻道
2017-06-30第一天上课,张良老师提出两个问题,什么是道?什么是教育?
道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概念,指宇宙人生的根本规律;教育在传统里是指传道授业解惑的工作,中国传统的教育都是围绕着“道”这个主题展开的。《中庸》开篇就讲: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教育就是传道,传什么道?为人处世、成己达人之道;经世致用、自立立他之道;修齐治平、人生幸福之道。张良老师把教育之道的核心概括为教育的三才:
顺天性,依人性,启自性。
如果用一句话来说,教育之道就是正己化人之道。所谓的“正己”就是要以身作则,而“化人”就是给人梦想。张老师为我们解析了甲骨文“化”字的内涵——把一个人错误的观念和行为纠正过来,这不正是教育要达到的目的吗?我们的祖先早就把教育的本质用文字形象地表达出来了,这让我不得不佩服先人的智慧。
甲骨文的“化”字方向明确了,具体怎么做呢?张老师接着向我们阐述了教育的四维,学做人,立志向,养习惯,练毅力。
学做人就是陶行知先生讲的学做真人,找到真正的自己,做自己生命的主人。立志向就是要有梦想,这里我想推荐寂静法师的一本书《让孩子成才的秘密》,他把怎么帮助孩子树立梦想讲得非常透彻。
孩子80%的问题在于没有梦想养习惯就是在培养能力,好的习惯会让人终生受益,怎么养成好习惯?我自己是采取了微习惯的策略,从微不足道的小事开始做起,通过长期持续地积累小的成功体验,逐步地养成了多种好习惯。我不太了解私塾教育中是怎么培养好习惯的,相信我们的祖先也一定有非常独到的方法吧。
至于练毅力,应该是指习劳和体育吧?据我所知,张良老师是大成拳(又名意拳)的正宗传人,还获得过香港武术比赛的武舞冠军,是位名副其实的武林高手,中国的武术其实是锻炼毅力和灵性的最好途径了,文武双修才能全面的传承中华文化的真髓。
随后,华阳学校的郭校长又给我们讲了什么是有根有魂的教育,他结合自己丰富的教育实践,生动地展现了传统教育的风采和魅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扎人生之根,培生命之魂。
还有小杜老师讲的解字、大杜老师教的篆文书法、丁峰老师传授的八段锦、常老师示范的吟诵、李石全老师弹奏的古琴,可谓精彩纷呈,这里就不一一讲述了,有缘的朋友可以亲自来讲堂体验。
易园游学巧遇“蒙卦”
传统教育有五大体系,身教、言教、境教、礼教、乐教。回归自然,属于境教的范围,7月2日上午我们来到易园这个自然大课堂,通过玩游戏和观察周围的环境,在寓教于乐中互相协作,玩得很尽兴,同时又学到很多关于植物的知识。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知音组的5位同学在太极湖边休息的时候,非常巧合地正好坐在了“蒙卦”的方位。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蒙卦的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象辞》说:上卦为艮,象征山;下卦为坎,象征泉。山下有泉,泉水喷涌而出,这是蒙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取法于一往无前的山泉,从而以果敢坚毅的行动来培养自身的品德。
而蒙卦正文的意思是:
在帮助孩童启蒙时,其技巧是:不是让自己去求孩童来学习而期望能启蒙,而是应该让孩童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或激发他的兴趣来求我们教他,如此才能有效启蒙。
这一卦讲的正是教育之道,与其说是巧合,不如说是天地这个大课堂在做亲身示范,正所谓:易道广大无所不包。
感恩
闻道大成学堂,让我修正了对传统文化的误解,回归了道途,感恩天地父母,感恩国家,感恩所有为此次师资培训无私付出的老师们,感恩为我们做饭的老人家,感恩一起学习、劳动、游戏的同学们,祝福大家在教育之道上勇猛精进取得丰硕的成果。
2017-07-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