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复杂的课堂生态中,什么样的课堂能够保障每一位学生的高品质学习?中国本士化的“兵教兵”,还是美式的“合作学习”?这些方法都是基于人们对传统“讲授法”一统天下的反思。如何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可能多数人都会将这些方法归为一类,即“小组合作学习”但是如果仔细分析,这些课堂类型还存在多方面的差异,我们对这些课堂进行分析,就会触及课堂变革的本质问题,并探寻到学习共同体课堂的真谛。
对“兵教兵”课堂的反思
我曾经研究了本土化“兵教兵”的课堂,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现象。最先引起我注意的是,每一节课都特别吵,六名学生为一组,为了能够让同伴听到自己讲话,学生每一节课几乎都是声嘶力竭,我站在学生身边几乎都听不清他们在讲什么;课堂上老师起到主持人的作用,几分钟的导入以后,学生就开始,互教、发表、展示、质疑,每一个步骤都是学生自动完成的。学生学习所有的学科都采用同样的方式:读教材、划重点、互教或者做试卷、对答案、互教,周而复始......学生成为完全自动化的流水作业,让人叹为观让。
惊叹之外,这样的课堂也引发了我的思考。
1.组内:分层、互教、滚动的复杂关系
通过进一步的确认,我们了解到一组中的六名学生被根据学习能力进行了分层,分成A、B、C三个层次,每个层次两个人,并形成A教B、B教C的互教关系。“A1、A2教B1、B2”,“B1、B2教C1、C2”。“优秀生教中等生”“中等生教学困生”的模式已经固定,每个学生都知道自己属于哪个层次学生层次会根据考试成绩轮换。这样说来,组内的六人关系很微妙,不仅仅是互教的关系,而且还有竞争关系,作为“教”的一方还要把握好分寸,因为可能“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父”。
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互教的关系到底意味着什么?从课堂权力的角度上讲,互教代表了人与人之间权力的不对等,意味着尊卑关系,这样的关系下很难产生真正的尊重和关心。从内容的角度上看,“教给”他人的东西都是自己已知的东西,是现成的结论,所以对于“教”的人是对已知结论的重复,而对“被教”的人则是“被动接受”,只不过“教”的人不是老师,而是“小先生”。“教”的过程是相互成全、成长的过程,但是这种成长是有限的,往往止步于学优生的“认知天花板”,因为话语权掌握在学优生手中。
因为是对已知内容的展示和传递,自然可以高谈阔论。但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再思考,例如,学优生这些结论的质量如何?学优生就代表所有的方面都优秀所有的结论和方法都正确吗?如果在某些问题上中等生或者学困生的认识是正确的或者是独特的,那么这些重要的观点会得到尊重和倾听吗?学优生的生长点在哪里?怎样将孩子们现有的学习引向深入?学困生除了从他人那里获得帮助之外,是否可以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完全靠接受帮助而存在的学困生,其学习的价值体现在哪里?学困生的“帽子”不摘掉,学生自立、自强的出路在哪里?
2.组间:竞争激烈,积分排序
组内的关系比较复杂,组间的关系相对简化--竞争关系。这也是为什么在质疑阶段学生们会唇枪舌剑、火药味极浓,大家都在为自己的组争取更高的积分,而这些积分在未来的某一个时刻会换成各种现实的奖励。正是因为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是分层的,学生之间是“分层互教”的关系,优等生充当了“小老师”的角色,他们将自己已经学会的知识传递给学困生,从而使本组有能力与其他组竞争。每个组不同学习层次的人来发表和展示,所得到的分数奖励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学习困难的学生发表和展示的话,这个组的总体成绩会更高,以此来刺激组内学困生的学习。并通过学生分数的变化以及每个组积分的变化来刺激学生之间的竞争。为了让课堂看起来更有活力,更加具有积极性,我们最终还是选择了将竞争进行到底。通过课堂观察,我们会发现两个有趣的现象:一是虽然强调合作,但是学生之间,无论是组内还是组间的关系都不太融洽;二是很多学生很看重积分的变化,对积分的热情甚至超过了对学习内容的热情。甚至有些时候,课堂上的时间被用以讨论到底应该怎样分配积分,这严重偏离了学习的真正轨道。
3.教师:不参与内容讨论,负责积分统计汇总
我在课堂上看到,教师往往会在开始的几分钟之内,对本节课的课题和要求进行简短的陈述,发挥的是主持人的作用,而在课堂的多数时间里,教师们并不参与,只是记录、统计积分。在与教师的交谈中得知,因为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几乎是不起作用的,所以教师的专业发展遇到较大的困境,教师提到如果在这所学校工作超过五年,没有办法再适应其他学校的工作。因为教师是缺乏研究的,专业水平比较有限,因此只能靠学生自己去探索,看似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由于学生们学习的内容和方法基本上是重复性的、低质量的,根本没有办法让自己进行冲刺挑战性的学习活动,学生的学习一直处于低水平的循环,难以实现质的突破。这种方法束缚了教师的创造力和专业发展,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总之,“兵教兵”的方式是在教育比较落后、师资匮乏的情况下的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这种方式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因为缺乏对学生学习的专业性的引导,多数学生都是重复性的操练,学习的品质并不高。班级学生本质上是不平等的,学生之间相互竞争的本质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平等对话也就无从谈起,学生的发展存在透明天花板,绝大多数学生是无法逾越的。这样的方法在特殊的历史时期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走到一定的阶段必然遇到瓶颈,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没有相互倾听的关系,没有高品质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学生的学力是很难有大幅度提升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