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一帮朋友聚会,偶然提到了我的职业,提到了自闭症孩子,我兴趣盎然地给他们讲自闭症孩子们让人忍俊不禁却无不透露他们可爱的行为。人群中有人问:“他们不是都不说话吗?”
“不是。”我斩钉截铁地说,于是又侃侃而谈孩子们的行为。
后来安静下来,我问自己:难道我没有过这样的疑惑吗?
我想有过,那源于书上说。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一种发生于3岁前儿童的较严重的发育性障碍。首先由美国精神病学医生利奥·凯纳于1943年提出。其发生与社会环境没有关系。主要临床表现有:(1)社交困难。患儿特别孤独,缺乏与他人的情感交流和对父母的依恋,对外界刺激无动于衷。(2)言语发育迟缓。社会交往中很少实用言语,即使使用也多为模仿言语、刻板言语,有的代词颠倒、言语奇特、言语的可懂性差。(3)刻板或仪式性行为。强迫坚持行为的同一格式,若改变则产生强烈的焦虑反应。病因尚无定论,可能与器质性因素及家庭环境、双亲人格有关。治疗有药物治疗、行为治疗、游戏治疗等。早期教育很重要。预后个别差异较大。
这是《特殊教育词典》中关于自闭症的解释。
自闭症儿童在社会互动方面存在质的损伤,表现为以下几点:
·无法通过目光接触、凝视、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和手势来进行社会互动。
·无法发展出合乎发展水平,能共享兴趣、活动和情绪的同辈关系。
·不能自发地与他人分享积极情绪、兴趣或成就。
·无法进行社交或情绪反馈,对他人情绪的反应有偏差,不能根据社会环境来调整行为。
在沟通方面存在质的损伤,其表现包括一下几点:
·在口头语言方面发育迟缓或存在缺陷,不能通过手势或其他替代性的表达来补偿口语表达。
·发起或维持对话的能力存在明显缺陷。
·刻板、重复或古怪地使用一些单词或短语。
·缺乏与其发育水平相称的多样、自发的装扮游戏或社会模仿游戏。
除了以上两方面的功能损伤,自闭症个体还会表现出局限的、重复的刻板行为模式,表现如下:
·着迷于某项兴趣爱好,这些兴趣爱好在范围或关注点上或强度上表现异常。
·强迫性地遵循一些特定的、没有意义的程序或仪式。
·有一些刻板的、重复性的行为癖好,如拍打或扭转手指或复杂的全身动作等。
·持续地只关注物体的局部或是游戏材料中无用的部分。
这是美国精神病学协会在2000年时对自闭症的界定。
书上说了那么多,可是我看到的、感受到的也与此大相径庭。
书上说,自闭症没有语言。可是是谁在和我侃侃而谈。
宝儿:能活吗?
我:不能活了。
宝儿:那就死呃,死呃就变成照片呃,就挂在天安门上呃。
乍一听,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以为是宝儿胡说。可是联想到他们那段时间在做天安门的手工,于是明白了他的前言不搭后语却是有因可循。
他说,你们毫不留情地把我赶走吧!充满感情色彩的抽象词语被他运用地恰到好处,不娇柔,不造作。合情合景。
书上说,自闭症孩子在社会交往方面存在障碍。可是是谁看出我额头上的汗水,又是谁拿纸巾为我逝去。他抚过的是我的额头,慰藉的却是我的内心。
那天很热,房间很闷。才上一会儿课我就已经满头大汗了。他指着桌子上的纸巾,我把纸巾递给他,以为他要擦擦嘴或者擦擦脸,当他接过纸巾竟然将小手放到了我的额头上,给我擦汗,那一刻我特别地感动,眼泪湿润了眼角,如果换作现在,我一定会把他抱起来亲上一亲,可是当时我愣住了,这与书上写的不一样,他们对别人是有关注的,他们一样能够给别人关爱。
人,在当下面对的和最初认识的差别较大时,总会产生一种惊喜。而这种惊喜无形中促使我们想要感受到更多。就如我现在,一个自闭症孩子任何小小的表现都会给我大大的惊喜,而这种惊喜让我觉得一切都是美好的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