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不建议带孩子打工来激发学习动力?
有很多厌学、休学、不上学的孩子家长想带孩子去打工,体验一下工作的苦,从而激发孩子学习的斗志。院长都是建议,家长不要这么做,因为这么操作孩子再上学的可能性几乎为0。其实关于这一点我也很不能理解,今天我从《青少年心理学》这本书看到了这个问题院长说得特别对。
带孩子去全日制式地干苦力,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学习成绩和出勤情况,长时间参加工作的青少年缺课的频率更高。
研究证明,这类学生没机会参加课外活动,对学校的兴趣更低,不会再花时间在作业上,学习成绩会更差。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对学业不感兴趣的青少年更倾向于去做兼职。另一方面是因为长时间的工作会使青少年脱离学校。工作对学习产生负面影响是,青少年将原本属于学校的时间花在了工作上。参加工作,会影响青少年辍学的概率。在工作上花费过多时间的学生对自己学习再没有要求,会更早的彻底辍学。
对学业不感兴趣和问题行为较多的青少年通常会选择更长的工作时间,长时间的工作又会使青少年脱离学校并诱发行为问题。几十年来,辍学学生的高失业率一直是个大问题。但是,没上大学的高中毕业生的高失业率,则是近几年才出现的现象,随着当前经济的进一步衰退。很多专家都担心这种现象很难得到改善。因为要在就业市场上获得成功,接受过大学教育正在日益成为一项必须的条件。
2.业余爱好对青少年的发展有更多的积极意义
有研究证明,青少年自愿参加、有组织的休闲活动,如运动、业余爱好、艺术活动和俱乐部等,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尤为有益。通常情况下,青少年与朋友相处时,心情处于最积极的状态,而独处时的心情最差,与家人相处时的心情介于两者之间。更有趣的是,从五年级到九年级起,青少年与朋友相处时,心情变得越来越积极,而与家人相处的心情则出现了一种曲线性变化。也就是说,小学到初中期间,五年级到七年级,青少年与家人相处时的心情变得越来越消极。而在初中到高中期间,八年级到九年级则变得越来越积极。有研究表明,青春期初期,青少年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会出现紧张的情况,这正好与上述u型变化相同。
地点和同伴会极大地影响青少年的情绪。根据青少年自己的汇报,当他们在学校时专注度较高,但是对课业的积极性和兴趣都较低。当他们与朋友相处时,积极性和情绪较高,但是专注力度较低,只有在运动或者参加艺术等其他课外活动的时候,他们才表现了较高的专注度和兴趣。这种情况下,青少年会经历心理学上所谓的心流体验,当你在从事某项既有趣又享受的活动时,就会有这种感受。
高中时期,每周花较多时间参加有组织课余活动,至少两年,为个体带来的好处,最长可以持续到高中毕业八年以后,但前提是这些活动是由学校组织的。参加学校组织的课余活动之所以能有如此的好处,是因为它能提高学生对学校的参与度,从而提高他们的课业成绩。那些既参加运动又参加其他活动的学生有多重上学的动机,他们在学校取得的成绩,比那些只参加运动的学生要好得多。因为参加课余活动之所以能带来这么多好处,另一个原因就在这些活动能使青少年多接触身边优秀的同龄人,让他们交到许多新朋友。
所以,不要再让孩子只学习了。
成长日记:
从出游住“集体宿舍”到单独开“夫妻房”,显示了思维上的变化。
一个把重点放在了盼孩子开学上,一个把重点放在了调整孩子而不是急于把孩子弄到学校,体现了夫妻的矛盾不一致性。
学习积极是因为学习的速度赶不上孩子“有问题”的速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