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获奖影片往往给人看不懂的印象,但这部电影却是每个人都能看都值得看的一部电影,看似讲的种族歧视问题、性取向大的社会问题,实则描述了人性的本质。
说这部电影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下这部电影的时代背景,《绿皮书》的故事发生在1962年,当时正值美国黑人运动的巅峰时期。一年之前,美国北部刚刚爆发“静坐运动”,迫使两百个城市的餐馆取消白人与黑人隔离进食的制度;而一年之后,马丁·路德·金在林肯纪念馆的台阶上发表了那段载入史册的著名演讲——“I have a dream”。
随着谢利和托尼越来越往南走我们看到越来越严重的种族歧视,没有深入了解过种族歧视的人会从影片中深深体会到,这种歧视显而易见,我们可以在谢利博士遭受的侮辱以及托尼一家对待黑人的方式中,看到白人对黑人的歧视;黑人旅馆、户外厕所、不能和大家一起用餐、黑人饭馆、只能晚上出没、有的道路晚上不能通行等等,但还有更多的歧视存在于电影中的各处,可以在拒绝弹奏爵士乐的谢利博士身上,看到富有的黑人对贫穷黑奴的(微不可察的)歧视;可以在黑人工人们对待谢利博士的不屑里,看到大多数黑人对待“异类”的歧视;可以在美国警察嫌弃男主的意大利身份这一段情节中,看到本土美国人对外籍移民的歧视……歧视无处不在,不仅仅是肤色,还有地位,还有出身…
电影里有一个镜头令我感到震惊:当托尼和谢利博士驾驶的轿车到达美国南部一个农庄时,汽车突然故障,他们不得不下车稍作修理。此时,在农庄的田地里工作的黑人奴隶们看到一个衣着得体的“同类”从车上走出来,旁边还有一个白人充当司机。他们停下了劳作,静静地看着他们,眼里充满了困惑与不解。
同为黑人,谢利博士干净地坐在车里,而黑奴们却要在肮脏的泥土里打滚。此时,谢利博士羞愧地别过头,坐回到轿车上。也许,此刻他才意识到,自己虽然在为黑人平权四处奔走,但出身优渥的他,从未真正接触过底层的黑奴们,也从来没有试着融入到黑人群体中。
同样,黑人群体也无法理解他这个异类。就像在南部的“有色人种”旅馆里,谢利博士坐在房门外喝酒,黑人工人们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正挽着袖子在空地上打球。工人们看到了西装革履的谢利博士,向他发出了比赛邀请,这让谢利博士无所适从。黑人们觉得他自视甚高,认不清自己黑人的身份,从而对他冷嘲热讽。在黑人工人的眼中,谢利博士是一个不够“黑”的人,而在白人眼里,他又的确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黑鬼。所以起初的谢利是孤独的,坐在高高椅子上,礼貌感谢他人付出的回复,坐在车上不是看书就是沉思要不就是睡觉,托尼跟他说话也只会让托尼好好开车;托尼捡了一个地上的石头让他必须放回去或者付钱;不让托尼蹲在地上和其他人玩石子游戏;不让托尼用暴力解决问题;从车窗扔掉的饮料杯必须捡回来;鲜少与自己的家人联系…与谢利截然相反的托尼有一大家子人住在一起,大口吃肉,一言不合就开打,特别豪爽开朗,与谢利形成了鲜明对比。
最让我感动的是在一路南下的路上,截然不同的两个人都在慢慢改变,他们一路的争吵、欢笑、互助、理解是那么的温暖真实。
没吃过炸鸡的谢利被托尼怂恿在车上吃炸鸡,将鸡骨头扔出车窗;谢利被困,托尼贿赂了警察帮他脱身后谢利起初不领情,但后来由衷的感谢托尼;最后一个演出地点谢利虽然受尽委屈但为了托尼他愿意继续演出,而托尼不愿意委屈谢利冒着领不上剩余工资的风险带走了谢利…
两位演员的表演也为影片增色不少,细腻的情感从人物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展现的淋漓尽致,是值得一看再看的电影,一部好的作品是会引起人们不断的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