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未雨绸缪行仁政

未雨绸缪行仁政

作者: 乐德乐 | 来源:发表于2023-09-01 06:00 被阅读0次

    孟子说,仁政带来荣耀,不施仁政则会招致耻辱。为了不受耻辱,应该实施仁政,可是不少君王因为害怕受辱,却不思变革,安于不仁之政,这就像不喜欢潮湿,却有居住在低洼之处。如果不想受辱,只有重视德行,尊重贤士,让有贤德的人占据权位,任用能干的人到行政岗位上。君王公卿无事务之烦扰,国家安定,这个时候就把政策和刑罚确定明确下来。即使是周边的大国,也必然会对这样的小国心生敬畏之心,不敢轻举妄动来侵害。

    原文“莫如”,语气非常强烈,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不如”,译为“只有”似更确切。及,抓住。及是时,抓住这个时机。

    所谓“贤者在位,能者在职”,贤者和能者是有区别的,贤者就是德行高尚的人,这样的人可以掌握朝廷权柄,帮助制定国家大政方针,能者就是能做事,而且能做成事的人,这样的人适合担任中低层级的官员,负责贯彻落实国家的大政方针。

    所谓“国家闲暇”,大臣怀有仁德之心,官吏有办事之才,则政务有条不紊,老百姓各尽职守,君臣民各安其位,无苛政扰民,君王公卿当然有闲有暇,而国家政令一贯,中下层官员和老百姓也不会国家政策朝令夕改而疲于奔命。因此,一旦良好的局面形成了,说明政策法令是有效的,就要把治国的方略明确并固定下来,昭告全国,这就是“明其政刑”,政就是要推行什么,刑就是不允许做什么。

    孟子认为,小国只有这样做,而不是一味强兵黩武,大国才不敢觊觎侵犯。

    孟子接着引用《诗经·豳风·鸱鸮》中的诗句说:“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此下民,或敢侮予?”

    豳是周王朝的发祥地,当初只有百里之地,是典型的小国。诗歌中的母鸟代表小国,而鸱鸮则象征好战的大国。迨,趁、乘。彻,剝取。桑土,即桑杜,指桑树皮。绸缪,缠绕束缚。下民,指树底下用弹弓打鸟的人,也象征好战的强国。天之未阴雨,即强国还没有来侵略的时候。彻彼桑土,绸缪牖户,即在日常行政中推行仁政,凝聚民心,如果平时不恩泽百姓,战争来临了,只知道敛财备战,那么小国怎么可能抵御大国的侵害?

    因此孟子又引用孔子的话说:“为此诗者,其知道乎!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

    如果国家治理稍有起色,就抓住机会游乐,开始变得怠惰和傲慢,那是自取其祸。祸福都是自己招来的。《诗经·文王》云:“永言配命,自求多褔。”言,通焉。配命,遵循天命。《尚书·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违,避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未雨绸缪行仁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bkz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