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素说:“很多人宁愿死,也不愿意思考。”什么是逻辑思考力?简单理解就是通过思维的规律,对一件事物的各方面属性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合理结论的能力。而人与人之间拉开差距的重要因素就是逻辑思考力,观念落后导致真正落后,思想贫穷才是真贫穷,在这个信息泛滥、思维过度碎片化的时代,我们必须拥有逻辑思考力,才能在奋斗的路上找到出路。
逻辑思考力广泛运用于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作为一个律师你必须有理有据地说服对方;作为一个求职者你必须在规定时间内给人留下有格局的印象。要说服对方,又不能一味地站在自己一方;要随机应变,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因此逻辑思考力的运用要全面系统,由己及人,灵活多样。
我们在生活中的逻辑思考往往很简单,一线直达,当我们开始思考时,思维网络开始在我们脑中慢慢成形。此时,一个突然的想法、一个灵光闪现,甚至在下一秒钟想要说出的话,都有可能决定事情发展的方向。
其实我们缺少的是一种充满规则性的归纳、整理、总结,比如在碎片化的时代,随时记笔记,定期整理事务,清理大脑空间。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效率才能步步高。
为此,书中为我们准备了MECE分析法、金字塔图、SCQA分析和SWOT分析法等广泛运用于企业、个人管理中的思维工具,让我们能够更加得心应手地处理问题,同时在思维工具的使用过程中加深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一章 逻辑思考力,决定你的人生层次
我们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判断并准确表达自己思维的能力叫逻辑思维能力,这是我们的一项基本能力。
到底该如何才能让自己的想法更具体,更有说服力呢?
要让自己的见解更具说服力,就需要提升自己的逻辑思考力。有逻辑的语言要有严谨的条理性,思路清晰。有逻辑的语言表达可以使语言显得有组织、有理性、缜密,增强话语的可信度。
逻辑思考力是指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推理等,进而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思维的能力。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到学校里的逻辑学都涉及“逻辑思维”这四个字。
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物的表达是否准确、思考是否严谨都跟自身逻辑思考力有关。知识和努力是影响孩子成绩的外因,逻辑思考力是内因。长期以来,家长们侧重于让孩子学习知识,忽视了对孩子逻辑思考力的培养。
孩子们的思维分为三个部分:点思维、逻辑思维、结构思维。
点思维:大脑中随时会忘记的、零散的、没有关联的知识点。
逻辑思维:通过一定方式,如归纳、比较等对知识进行简单的连接。
结构思维:将逻辑思维中简单连接进一步连接,经结构化整理,形成稳定的结构思维,进而解决复杂问题。
点思维和逻辑思维层层递进,共同作用,再经整理便是结构思维,在结构思维的网络中,我们可以多条逻辑思维共同运作,协同配合来解决问题。
成绩差的孩子们大多只有点思维,他们没有形成逻辑思维,通俗解释就是我们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基础知识不扎实”,再进一步解释就是孩子花了很多时间去记忆知识点,最后考试成绩没有起色,就是因为零碎记忆后没有将知识联系起来。
我们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首先要了解孩子的思维成长阶段,在不同阶段进行针对性培养,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0~3岁是孩子们动作思维阶段,因为孩子年龄太小,更多以动作思维为主,比如:吃喝拉撒都靠哭,借助外物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在借助外物的操作过程中理解动作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3~6岁是孩子们形象思维敏感期,比如孩子不知道五减三等于多少,但是五个苹果被我们拿走三个,他就知道还剩两个;做算数题数指头也是这个道理。
6~18岁是孩子们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故事:谁家孩子小学、初中时成绩名列前茅,高中之后开始掉队。很多家长纳闷这是为什么,原因是低年级学习阶段不需要孩子复杂思考,只要用功,死记硬背就可以取得好成绩。随着年级升高,学习任务日渐繁重,缺乏逻辑思考力的孩子会渐渐感到力不从心,甚至丧失学习兴趣。而那个从小学习成绩不是很出色,却培养了逻辑思考习惯的孩子,一旦集中精力去学习,成绩进步一日千里,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不用功学习,每次考试还能得第一名。因此逻辑思考力绝对是影响孩子成绩的重要因素,必须重视提高。
你和职场精英之间,只差一个逻辑思考力
在职场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领导组织开会解决离职率过高的问题,每个人都要发言分析。菜鸟第一次一般都是针对某一点进行发言。但是如果你能够系统说出来的话,领导也许会对你刮目相看!
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个案例分析的工具。
步骤一:阐述现象。
步骤二: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步骤三:我们处理的方式有哪些?
步骤四:我们可以用哪些工具、流程、方法来应对问题?
第二章 快速梳理逻辑,精准表达高效沟通
电梯法则:在30秒内把想说的表达清楚
著名的“麦肯锡30秒电梯理论”起源于麦肯锡公司失去客户的一次经历。起初麦肯锡公司的项目负责人在电梯内遇到了大客户的董事长,这位董事长向负责人询问目前谈判情况,然而负责人支支吾吾什么也没有说清楚。30秒后,电梯从30层到达1层,那位董事长走了之后再也没有回来,麦肯锡永远地失去了这位重要客户。
明确定义,避免容易陷入自说自话的怪圈
为了避免在工作中陷入自说自话的怪圈,你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分清要点的主次。
大多数人作为员工在向领导汇报工作时,都喜欢将自己完成项目过程中的辛苦大加渲染,希望可以以此博得同事和领导的认可。但是事实上,他们更看重的是你的工作成果、得到的价值以及能为公司带来多少收益。只要你能明确这个要点,先讲述项目结果,再讲述你的辛劳,才能够在一开始就抓住对方的注意力,并让他们有耐心听你讲述自己的付出。
2.避免唱“独角戏”。
工作中领导与下属、同事与同事之间的交流都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任何一方都不应该一直处在主动的状态。比如在下属向领导汇报工作时总是在自说自话,领导即使碍于情面继续听你讲下去,也早就已经心不在焉,对于下属后续表达的意愿更不会认真对待。这样汇报工作的方法是没有任何成效的,正确的做法是我们在汇报过程中,积极与领导进行互动,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多询问领导的意思,这样双向的交流才能更容易达成良好的合作关系。
3.学会灵活变通。
职场当中,大部分的领导都是跳跃式思维,这就需要员工们也要养成多变的逻辑思维,这样才能在汇报中面对领导的突然提问时不会一时语塞,不知所措。为了使自己的思维变得灵活并可以从容应付对方的问题,你应该在平日刻意练习联想思维、比较思维、转换思维、迁移思维,同时还需要阅读大量的书籍来充实自己。
4.想出解决方案后再提出问题。
在我们与同事和领导的交往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很多问题,大多数人在汇报工作时会阐述自己的处境如何困难,以及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艰巨,然而从来不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可能会导致在对方询问我们工作情况时,我们没有解决方案而不停地重复问题。在职场中这样的做法往往都会被对方认为是能力不足,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应该学会在提出问题之前先想好解决办法,要向对方说“我发现存在……问题,我认为通过……可以解决,您看这样做合适吗”,而不是“……这个问题一直在困扰我,我发现……这个事好难办”。
5.用“决策思维”说理由。
当我们希望领导或同事能够接受自己的方案时,往往都需要我们给出可行的理由说服对方,这时我们可能会因为期望对方同意而不停地重复“您看……能通过吗?”“您觉得我说的……可行吗?”“要不您给我一次实施……机会”,很明显这并不是一个阐述理由的好办法。而在说理由的时候,如果改成用“决策思维”能更容易获得对方的同意,例如“这个项目需要公司……能够达到……的成效,可以为公司带来……的价值”,在思考事情时按照付出、回报、价值的思维其实就是领导者的思维,通过这样的句式陈述理由也能更容易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赏识。
假设立场,尝试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
第三章 分析整合信息,穿越迷雾逼近本质
深度思考要从点出发,以点画线,以线结网,打造自己的知识体系,成为一个考虑深远的人。深度思考要敢于向自己发问,思考路径的形成得益于我们可以对一个问题不断探究下去,敢于向自己发问,并持续地问下去。深度思考要有开放性,我们对复杂问题的深度思考需要不断输入阅历、阅读以及与人的交流。
相关性不等于因果关系
相关性包含因果性。随着大数据的兴起,很多本无关联的事情在数据统计背后有着很大关联性。
第四章 归纳总结,别让低效努力毁了你
在闷头苦干之前,心里一定要有个计划,计划在我们实际做事过程中非常有用,计划为我们事务的进展指明工作内容、目标、方法、进度、责任和标准。有时候计划可以反馈出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对症下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合理的计划能够极大地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从而快速达到目标。制订好计划,我们心中就有了明确的方向,提前安排好做事时间,到什么时间做什么事,出现难题应该采取什么措施进行补救,事情做得游刃有余,效率和质量自然就上去,同时自信也会提升。
我们处理要事的时候遵循内部黄金时间。所谓内部黄金时间就是在一天中思维最清晰的两个小时。可能是上午10点到中午12点,也可能是下午4点到6点,这个时间段因人而异。在这段时间里,我们的办事效率和准确度会大大提高,所以此时间段最适合处理工作中的要事。在黄金2小时之外,我们可以从容地处理急事。
第五章 抽丝剥茧,寻找问题困局的突破口
所谓问题,即理想状态与现实状态的距离
吉德林法则:把难题清楚地写出来,便已经解决了一半
查尔斯·吉德林曾任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管理顾问,他提出:把难题清清楚楚地写出来,便已经解决了一半。只有先认清问题,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这就是吉德林法则,明确了解决问题之前,弄清楚问题更为重要。
构建框架解决问题
从那以后褚时健明白万事万物都有规律,清楚规律,就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做事要会观察找规律,不动脑子闷头做事不一定有收获。后来他经营橙子基地时经常告诉员工要学会掌握技术,不要像大老粗一样傻做,如果流点汗水出点力就能搞农业,那打仗的时候骡子最辛苦,最后为什么没给骡子评个军衔呢?
第六章 用好这些思维工具,再没人说你逻辑混乱
善用思维导图,培养你的逻辑思维
思维导图是一种发散型结构的形象化思维工具,也叫心智导图。东尼·博赞是大脑学习方法研究领域的著名人物,他通过对天才、名人的笔记进行大量阅读研究后发现这些笔记图文并茂,而不是文字堆砌,笔记利用图像、分支和关键字等元素来记录和表达思想。因此提出了“思维导图”这个风靡全球的概念。
为了消除遗漏,重复用MECE分析法进行分析
SCQA分析,帮你发现问题、设定课题
SCQA四个字母看S(situation)情景,C(complication)冲突,Q(question)问题,A(answer)回答。运用SCQA分析法时首先确认S(situation)状况情景,引入情景、事实通常是大家熟悉、普遍认同的事,由此切入容易让人产生共鸣。然后明确这种情景带来的C(complication)冲突。接着疑问怎么办Q(question)问题,根据冲突换位思考,从对方的角度想问题的性质。最后解决方案A(answer)回答。前三个步骤都可以在分析中得出,最后的解决办法是需要根据前面的分析来制定,具有不确定性。
搭建思维金字塔图,让思维更清晰
为什么有人分析问题能一针见血?听众愿意听,易理解,而我们表达一个问题却没有逻辑,说不到点子上。思维没有清晰的结构,表达出来必定有问题,所以我们必须搭建清晰的思维框架,金字塔原理可以为我们解决这一难题。
金字塔原理是一种重点突出、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简单易懂的组织思想的工具。其基本结构是:先结论后原因,先重要后次要,先框架后细节,逻辑递进。
SWOT分析法让你的思维更严谨
5W2H让你思维升级的利器
5W2H分析法中:What代表是什么,做什么,这么做的目的;Why代表为什么,这么做的原因理由;Where代表从哪里开始做起;When指什么时机最合适;Who是由谁来负责完成;How是如何做,用什么方法去做好;How Much是做多少,数量、质量、费用、产出如何?
第七章 直击思维盲点,避免做出错误的判断和选择
明确行动目标,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桥水基创始人Ray Dalio在《原则》一书里提到了实现人生愿望的五步法:目标→问题→诊断→方案→践行。其中第一步就是明确目标。生活里装满了各种诱人目标,如果同时追求太多,最后可能一个目标都没达成。
第八章 九大方法升级你的逻辑思考力
三角逻辑,提高说服力
三角逻辑是指利用搜集总结的大量论据和数据得出结论。
先阐述一下什么是论据和数据。论据指的是一般来说大众普遍认同的原理、法则、原则。数据则指的是能够证明结论的统计数值、事实和事例。
想要让自己说的话更具有说服力,论据、数据和结论三者缺一不可。只有将三者牢牢结合起来,才能更有逻辑地找到清晰的线索,把整件事的高塔搭建得牢不可破,大家才会更容易被你所阐述的观点或是说的事情说服。
内省法:随时查验思维体系
想要做到不在同一个坑里摔倒两次,势必需要时时总结,自我省视,才能改正之前在此事上摔跟头的错误思维。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这个道理说了谁都明白。但不能只是片面地认为在成功的道路上是崎岖的就完了,明明有些错不必犯,有些亏不用吃,可以让崎岖的成功之路少些荆棘,可是就懒得去动动脑子绕绕道,或是利用可用的工具把荆棘拨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