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得知高考成绩的时候,内心无比的失落,离自己心目中的学校相差甚远,本来想着复读,后来因为担心复读压力太大,用一年的时间不一定能够考出理想的成绩,并且当时已经流行考研究生,咨询已经上大学的学姐们,他们就出主意说,先上大学吧,好歹也是本科,再考个研究生镀金就好了。换个思路一想,这样曲线救国也是个不错的方式。
于是欢欢喜喜地去了那个二本学校,刚开始,由学习非常紧张的高中生转换成闲散轻松的大学生之后,不适应一周只有几节课的状态,经过一个学期的调整,对大学上课方式也比较适应,也能够多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专业技术知识。
记得大一下半学期,正是大四学生毕业的时期,我作为学校报社的一名小记者,参与采访了学院优秀毕业生,所谓的优秀,主要是看两个方面,一个是考取研究生的学校,另一个是学生干部工作经历。我采访的一位学姐考上了南京的研究生,我当时了解了很多关于考研的信息,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内心有坚定的想法要考取研究生,当时只是朦胧的念想,并没有具体目标。
大学生活中闲散的日子过得飞快,很快就到大三了,大三时跟大四的毕业生聊天的时候,才把具体目标锁定下来,从定下目标的那个时间开始,我就坚定的坚持所选择的学校,并且当时还扬言如果一次靠不上,可以来第二次。幸好,自己准备时间充分,运气也足够好,才能够顺利地由一名大学生成为一名研究生。
来到硕大的北京城,我们这样一所带“北京”二字的高校被淹没在一群985高校之间,这所211院校毫无优势,也不起眼,所幸专业方面还具有优势,但是专业就业面窄,工作几年之后,才意识到自己的求学生涯也仅仅是完成了来到了北京这样的目标,在北京这样的硕大城市,研究生也毫不起眼,像我这样的研究生更是多如牛毛。
前几天与一位领导聊天,这位领导说她以前的单位很注重本科学历的学校,而单位领导也都是清华、北大、人大这三所本科院校毕业的。这位领导说话的时候,思维敏捷,逻辑性强,很有分寸,让我有非常崇拜和佩服的感觉。回来后,我不禁思索,为什么单位非要注重本科学校?我想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高考虽然是应试教育的产物,但是非常公平地考察着智力水平。什么叫智力水平,同样一个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张三数学考150分,李四考了90分,这就是对智力能力的考核。能够通过这样的考察筛选,学习知识的能力、对事情的看法、逻辑思维等能力都与其他学生有着本质的区别。
第二,高考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高考在是相对紧张和高压的情况下,考核一个人的知识掌握能力以及临场发挥水平。有些人平时成绩很好,但是面对大型考试却发挥一般,而有些平时比较普通的人却能够在高压下超常发挥,这就是对心态和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的考察。
第三,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对一个人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不同的学校,国家重视情况不同,经费投入情况不同,基础设施建设条件不一,更重要的是,师资能力和水平、视野等相差甚远。好学校的老师能力强,水平高,视野宽广,教课方式和授课效果也都不一般,最重要的是,能够进入这样的环境中的人都是各省市的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身边的同学朋友都是在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处于一个良性竞争环境中,自己也会积极向上。
第四,作为能够考上好本科的学生而言,优秀已然成为一个习惯,优秀的人们也会很自信,也会很阳光,会自带光环,他们成为了学校里的主人,学校也为他们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良好的本科教育背景为本科生提供了很漂亮的简历,但是,教育背景不是唯一的评判标准,一个人的发展与自身其他优势还有很密不可分的关系,高大上的本科学校只是在同等竞争条件下锦上添花而已。
愿有选择的年轻人选择一个高大上的本科院校,没选择的人们通过自身不断努力来增大竞争优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