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从共享单车的应用现状来观察中国

从共享单车的应用现状来观察中国

作者: GeniusA | 来源:发表于2017-09-10 16:22 被阅读0次

    一、观察中国人的素质

    当一个新事物在全国男女老少见火热传开的时候,也是最容易看出一个国家人民民族劣根性的时候。

    共享单车乱摆乱放、被上私锁、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虚假报修等现象屡见不鲜。也许有些人很不明白,这些人能掏出来99块偷一辆小黄车,难道就真的不能多掏几十块钱上网买一辆普通自行车吗?这类人自然是不缺那几十块钱的,但这时中国人那种传统的斤斤计较、爱贪小便宜又好面子的特点就完完全全的暴露了出来。有人告诉我这些人心里想的是:99元可以退,可以随便停在路边,不用每天搬上楼搬下楼的,而且不会有人偷;而有些人虚假报修则是更加好面子更加计较五毛钱,不好意思上私锁,便每次骑车都在得到密码后报修一下再骑上路……

    这……我竟无言以对。

    在这场共享单车的混战之中,小黄车首当其冲(材质不好,损坏率高;不易找回,丢失率高),次当其冲(99元押金撑不住自己的发展,终于升到了199;上私锁现象严重,终于变成了随机密码的智能锁),终当其冲(未成年偷骑机械密码小黄车遭遇惨案索赔878万;小黄车名称商标遭侵权起诉索赔300万)……

    对于小黄车的遭遇我真的是无fuck说,只能同情一下……

    二、观察单车技术革新引发的道德思考

    为了保护自家的单车免受小黄一样的遭遇,摩拜在单车技术上付出的心血无人能敌:骑行发电云端定位解锁、橡胶轮胎和TPE材料轮胎(防止扎胎爆胎漏气)、无链条轴传动(如此可降低返修率,同时为小发动机充电,不用担心卷裤腿和裙子,且新版采用汽车级齿轮设计后更加省力)、转动车铃(防止丢失,按动更加方便)、单边设计车轴(方便更换车轮)、汽车及碟刹系统(缩短刹车距离、减少刹车的“热衰减”现象)……这全都是摩拜单车带给自行车的新技术或者新应用,在这看似是技术进步的时代,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从另一个方面考虑这个问题?

    在我看来,我宁肯不需要其中的一些技术革新。

    其中相当一部分革新是为了防止人们的偷盗、损坏。是的,中国很强大,我们可以用技术去弥补损坏的物品,但科技永远不能弥补人们道德的缺失,一些科技的进步其实是在激增少数极端分子的破坏欲。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但魔也可以再高十丈,破坏的人永远在,难道我们指望道再高千仞去战胜魔?这样无始无终,终究是不靠谱的。我更建议的是大幅度宣传来提升民众素质,从根本上提升,这会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但是总比那些硬性规定来的要好。

    对比欧洲的一些国家,地铁站买票永远凭自觉,那些国家的国民们都不知道什么是闸机,企业也不需要去操心如何制造闸机。反观我们的检票闸机呢?可不仅仅是刷卡刷票那么简单,它还配备了红外,需要防夹,需要探测金属物质的存在,甚至是通过温度检测是通过了一个人还是两个人。这样一个处处充满着科技的社会其实恰恰展现的是一个毫无信任感的社会,这样的科技革新并不值得喝彩。

    我们中国人的素质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这一点我们必须承认,所以便需要各种技术来监督自己。为了防止乱摆乱放现象的发生,我国共享单车行业的电子围栏一词也是应时而出。说实话,当我刚听说这个词的时候我真想做一个喷子用一段freestyle来diss相处电子围栏这种鬼想法的人。现在?现在也想……

    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中国最先出现的便是各个城市政府搞出来的有桩城市公共自行车,使用起来甚是费劲,需要单独去公交卡的充值点开通业务,并且停车很有局限性,没有桩,即使再适合停车的地方也不能停。于是2014年,摩拜和小黄率先打开无桩式共享单车的业务,并且手机微信即可简单租车,有这么好的消息何乐而不为呢?至此,自行车出行才重新大范围的被搬上舞台。那么此时如果搞出一个电子围栏,那岂不是时代倒退了?亦是和刚才一样的道理,魔和道对抗的没完没了,反而是佛家始终如一的劝人回头是岸来的更有道理。

    日前我也得到消息,深圳已经发起禁骑令,多次违反交规会被禁骑所有品牌的共享单车。我觉得这样的措施就很好,那么对于停车方面我想一样可以适用,一旦被屡次抓到,同样禁骑。

    今年4月19日,小鸣单车在上海设置了上海首个电子围栏。我不知道未来会如何发展,但我保证,一旦北京开启电子围栏,并且影响到我使用的牌子合适的随意停放共享单车,我将立即弃用单车。

    三、观察单车的投放饱和量

    前面所说的,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实,那么接下来我要说一些共享单车行业发展本身所具有的几个问题。

    共享单车可以很充分的利用城市因快速的经济发展而带来的自行车道通行量萎靡的状况;最大化的利用了公共道路通过率;同时起到健身的作用。这本是多么好的一个初衷,但在发展中所起到的效果却是过度膨胀式的发展。

    我住在北京,就以北京的几个交通点为例:

    八宝山,北京市区西南地区1号线地铁站点,八宝山革命公墓/人民公墓、北京最大殡仪馆在此,承担北京三分之二的火葬任务。西边是地铁八角游乐园站,东边是地铁玉泉路站。接连三站,每站的共享单车投放量都如爆发式的投放,一个路角或是半条行人道慢慢地被停放黄色和橙色的单车。

    四海桥、火器营桥、六郎庄桥:北京西四环北路和北四环西路的交接处,尤以后两座桥为甚,这三站公交众多,但无地铁站,在这几站的乘客吞吐量很小,可我所见的却是接连两三站共享单车的这条长龙绵延500米甚至1公里,或者更长?中间没有间断,大批量的小黄、小橙接连投放。我不明白意义何在?

    总有专家探讨着城市对于共享单车的需求饱和量究竟是多少,研究出来的数据便会告诉大家还可以继续投放。但他们只是一群做着理论研究、没有在街道上奔波观察过的人,他们所讨论出的平均数据不具有任何参考性。北京市的大小相当于15个香港,20个纽约,155个巴黎,512个澳门,在这样一个庞大的城市中,城六区得面积只占有全市的8%,而城六区的丰台西部并不发达,人口密度也相对很低,而海淀山后虽有崛起之势,但目前的常住人口也并不多。所以在如此大的一个城市中讨论饱和量,那么自然是需要更大强度的投放,但重点就在于投放的重点选错了地方。中关村、亦庄是北京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国贸CBD、三里屯SOHO、望京SOHO等也都是繁华发达地区,在这些地方大量投放我自然是不会吐槽,但你若在无人问津的街道上空旷的摆放成堆的单车为的是什么?装逼吗?突出你们企业的势力?有事例还需要在这些地方又有个卵用,宝宝不懂,求大神解释……

    (经过近日某周末傍晚时分的实际测算,地铁八宝山站两个地铁出口的单车投放量单排排列可达300m,北京公共自行车投放70个桩位;六郎庄桥至火器营桥四环辅路北向南方向摩拜单车绵延1.2km,单排双排交错摆放;公交站四海桥北以北的北向南方向四环辅路ofo小黄车单排摆放长度约200-300m。)

    四、观察单车回收发放调度存在的问题

    另一个问题便是有关共享单车的回收。和共享单车同期应运而生的便是装载单车的三轮和货车。每天清晨和傍晚,总能看见货车停在固定的地铁站前投放和回收,但是这样真的有必要吗?当我们实际想想会发现,究竟什么时候共享单车的用处最大?我想大概是晚上十点多公交停运的时候吧,可我们此时上街看到的便是,该骑的车被骑回了居民区,而好车也被收回等到第二天早晨投放到繁华地带,零星可见的车也都是被报修、骑不了的坏车。这就让我非常不解了?报修的意义难道不就是让工作人员把车弄走去修吗?可在我看到的却是工作人员偷工减料,只在地铁站收车。

    我之前有几次深夜回家的体会,苹果园,是北京长安街西延上的一个商业中心、公交枢纽、阜石路的途径点、转上国道109可能会经过的路、地铁1号线的终点站、未来几条地铁的交汇点、购物中心落点。如此重要繁华的地方,一到深夜车便瞬间消失了。我沿街寻找近一个小时的小黄小蓝,最后却是无奈的血本注册摩拜骑走,而当时沿途走的国道109的一段路,我仔细观察了路边歪七扭八停着的每一辆单车,都是坏的。

    还有两次是在玉泉路地铁站,深夜无车,只能徒步回家。

    所以我想表达的是,单车企业更加应该关注的是保修车辆、郊区县公车稀少、急需单车的地方的单车补充;而市区繁华地段的单车只需要交通协管员对摆放进行管理,在不影响市容市貌的前提下并不需要每日的调度。而需要调度的恰巧是每晚,当地铁站的单车被骑到居住区时在晚高峰过后地铁站单车的补充;以及第二天早上,居民区的车全部涌入地铁站时对地铁站单车的疏解——所以我所建议的,是适应车流量的反时段调度。

    五、观察最热出行方式 模拟未来的街道

    我热爱旅游,几次前往南方旅游给我的普遍观点都是南方人生活节奏很快,不喜欢在路上耽误过多的时间,在骑行代步交通工具中,更加偏向电动车、摩托车这类速度更快,效率更高的。

    在北京,十个路人,大概八个骑着共享单车,剩下一个山地车和一个电动车。在南京,十个路人,大概五个骑着共享单车,五个骑着电动车。在苏州,十个路人,大概八个骑着电动车,两个骑着市民公共自行车,只有当受众范围放大到100个时,我们才能偶然看见小黄车的身影。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我反而有些喜欢苏州模式,苏州市政府公共自行车的投放量我想应该是所有城市里面位居前列的,在苏州人的选择中,公共自行车是要先于共享单车的,我不知是政府限制了共享单车的进入还是什么,在这里,真的很少能看见单车的身影。而在这个城市路过时,我感受到了一丝城市的纯粹,突然很想回到那个一辆共享单车也没有的北京再去重新走一走,但是貌似,已经不可能了。各种各样颜色的单车给每个城市增添了一道不能消失的色彩。2017年6月21日,3Vbike共享单车停运倒闭,我为这些创业者感到悲哀,但也为城市重新多了一份纯粹而高兴。单车剩下的颜色真的不多了,连七彩单车这种混搭都上了,创业者们的机会不多了,你们加油,或者漏油。

    在我来看,共享经济是个好事,但跟风一连兴起几十种单车品牌真的有必要吗?各种优惠层出不穷:出行前十次,XXX为你买单;每次骑行前半小时免费;周末假日免费骑;月卡0元抢;5元畅骑三个月;免押金……那么,我就问问,你们这么拼,你们最后究竟净赚了几分钱?我愿意为单车品牌会在车身添加广告来挣钱,没想到他们的公益做得这么好,还真没几个牌子添加广告……反而看见了没素质的贴小广告的抢占了单车上的广告位……

    我看到仅有的最初的创新就是在优拜和小蓝身上,他们在普通单车的基础上扩展出了变速单车;紧接着共享电动车横空出世;到现在,就连便利店企业便利蜂也造了自己的共享单车,亮点就在那个大筐上,方便购物,方便容纳更多的东西;就连共享汽车最近都火了;共享雨伞也出来了,创始人甚至公开声明自己“藏伞于民”是初衷……我究竟该哭还是该笑?

    初衷究竟是什么?又去了哪里?当小黄打着造福人民的旗号给出低价,每次骑行后告诉你本次骑行减排多少时,那我在想,那些共享电车呢?你们怎么说?这样的生活感觉就好像在进步的路上又倒退了。最初造福民众的公益心终究演变成了为了利益进行不择手段的创新。试想一下,这样再持续一段时间,我们的街道会变成什么样子?道路被各种颜色的自行车侵占,选择困难症们真的没法活了,自己的自行车真的没法停了,交通真的没法治理了,出台再多的规定真的还有用吗?专家们还在那里研究单车的环境承载力还真的有用吗?

    共享单车也是车,但是这些车却没有多少自己的车棚和车场,下雨时只能露天放置,好吧,我忍了,擦一擦,我还能骑。当冬天再次来临,北方被大雪覆盖之时,单车究竟是城市的累赘,还是人民的便利?

    放弃吧。

    在我看来,也许这样发展下去,共享单车会得到和巴铁一样的后果。巴铁就是设计之时考虑并不成熟,到现在,整个车组被搁置,项目被无限期拖延,企业面临欠费垮台。

    那么在我看来目前可行的一条路就是:北上广深杭,都不要再投放了,不建议所有新的单车品牌注册生产(此为从企业发展前景和市容市貌影响双方面考虑)。接下来,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布局。对共享单车来说,少比多要好,多了之后,废铜烂铁如何处置?拿去造航母?局座可不会要的。但是少了之后,人们依然可以选择坐公交或者步行,也没有多大问题,毕竟现代化生活了这么多年,我们一直就是这么过来的。如果一个企业没有信心自己能够完全掌握城市各角落的交通状况,不能准确的把握每个区域的单车需求量,那么,少真的比多好。

    六、观察单车出行对残疾人出行带来的影响

    截至2017年7月,全国共有互联网租自行车运营企业近70家,累计投放车辆超过1600万辆,注册人数超过1.3亿人次。

    走上街头观看,会发现很多单车都停放在盲道之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盲道”的不合理设计就曾被屡屡吐槽,而如今单车更是直接霸占。可见,我们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关注过残疾人,我们所给予他们的帮助全都是形式化、表面化的。无论是盲道、残疾人福利院、残疾补贴、免费交通政策中的哪一条,当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盲人无数而导盲犬却很珍稀,忙人出行多半需要家人陪同,盲道的作用已经被弱化了,只是形式化的存在,政府没有去考虑在红绿灯处盲人该如何独自通行;而免费交通呢,对于一个乘坐轮椅的残疾人来说,我们只看见了公交上有盛放轮椅的地方,但轮椅如何被“弄”到公交上,似乎没有人去考虑这样的细节设计。

    当下这个世界,是互联网的,但也是残疾人的。

    七、观察共享经济的衍生产物——共享汽车

    其实,共享汽车的出现时要优先于共享单车很多年的。我们可以把他追溯到上世纪四十年代,但真正的兴起却是在最近共享经济深入人心的时候才逐渐为人所知。在北京,有几大共享汽车品牌,他们有很多点的做法都是很平民化、很合理的。比如,由于车少,需要步行到共享单车停车的地方,会有15分钟地等待,之后才会开始计费;为了防止车辆没油,车上放有专用的加油卡等等。但是,其实我并不看好共享汽车的发展,其主要原因一个是企业的支撑能力;还有一个就是用户的素质。

    共享汽车的计费系统要比共享单车复杂得多,他分为时间费用、里程费用、有的品牌还有动态费用或者超时费用等其他计费组成部分。并且共享汽车在中国毕竟也是刚刚兴起的产业,即使是首都北京,配车辆也不多,我们还车也需要到达指定区域,如若不然,还需要缴纳距离规定停车地的距离费用。加之我们还需要预付高额的押金,路上遭遇危险时的后果——有时候也许这样算下来,我们的时间成本、劳动成本、金钱成本、风险系数加到一起,还不如选择打一辆滴滴更加划算。

    从个人体验来说,我之前选择乘坐过一次Smartcar。首先在配车方面,主要为两座车,四座车很少,多人出行时并不方便(我们当时位于购物中心附近,走了1km找到了仅有的一辆四座车);并且即使找到了四座车,我们却发现座位的后排座椅很脏,有垃圾,还需要自己清理;由于停车的地方在购物中心附近,没有免费的停车场,我们在取车时还需要缴纳前一个使用者遗留下来的停车费用(当时交了50元)。加之如果遇上一个高峰期,地铁出行是要比汽车快很多的。这样看来,共享汽车出行还将是那些没钱买车的朋友们的首选出行方式吗?

    最后,附赠一个没什么用的骑行舒适度解析:

    (我不专业,不要吐槽……)

    小黄(ofo):运气好选对了车骑着很舒服,但偏偏有时候气是满的不是上坡速度还那么慢(估计可能是由于链条需要加润滑油了)……

    小橙(Mobike):千万不要选轴传动,你会累的很惨……

    小蓝(Blue go go):郊区最佳选择,在一个小黄全都坏死了,小橙找不着多少的地方,突然看见小兰就是救星;而且小蓝的轴窄,上坡更加轻松。

    浅蓝(Unibike):公路车里面最舒服的,车把比较稳,可以不用扶着装逼。

    其他小牌子没骑过……

    注:全文观点皆为本人的个人看法,并无抬高或贬低任何品牌共享单车的意思。如有侵犯,敬请包涵。数据如果不准确,敬请指正。

    (感谢阅读,如有疑问或其他观点,欢迎评论。如有批评,敬请指出。志趣相投者,欢迎私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共享单车的应用现状来观察中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bqt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