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讓人文關懷深入人心 ——《父親的病》讀後感

讓人文關懷深入人心 ——《父親的病》讀後感

作者: 夢卓卓 | 来源:发表于2019-03-11 20:16 被阅读0次

    今天讀了魯迅先生的文章《父親的病》,文中提到“中國的孝子們,一到將要‘罪孽深重禍延父母’的時候,就買幾斤人參,煎湯灌下去,希望父母多喘幾天氣,即使半天也好”,而西醫則是“可醫的應該給他醫治,不可醫的應該給他死得沒有痛苦。”這很明顯的差異是東西方對孝道的理解不同,也是兩方的文化差異。

    在我們中國人眼中,活著比一切重要,哪怕是植物人,哪怕付出沉重的代價,我們將健全人的想法附在久病的親人身上,我們很害怕去面對親人逝去的結果,更害怕背負不孝的名聲,所以我們不去問病人的意見,而是想當然地去替他們做決定,我們沒有站在他們的立場去想問題——本人是否願意這樣活著。

    因此我搜集了一些社會新聞,關於“安樂死”,我看到了中國首例安樂死的人,“2018年6月初,臺灣體育主播界的名嘴傅達仁因不堪忍受胰髒癌之苦,在家人陪同下於瑞士執行了安樂死,享年85歲。”而新聞上相關的畫面,老人走的很幸福,安樂死前和親朋好友一一道別,最終在至親的陪伴下,喝下兩杯藥,躺在兒子懷裏離開,媒體這樣評論:“兒子有孝,妻子有善,感人至深。在面對生離死別這個人生關口時,最難的莫過於,明明心裏痛得要死,揮手告別時還要展現出開心模樣。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讓離人滿足地離開……”我並不是鼓吹這樣的行為多好,而是想說,與其讓病人苟延殘喘,毫無尊嚴地活著,不如遵從他們的心願,最起碼讓他們有得選。

    當然,在我搜集的新聞中,還有這樣一則新聞引起了我的注意:1986年漢中一位醫生在重症病人及家屬的懇求下,為病人開了安樂死的藥,並由護士注射,誰想到病人的女兒事後反悔,將醫生高上法庭。事發九年多的時間裏,醫生前後兩次被判無罪,最終釋放。記者的採訪中醫生說到,他很後悔,因為這件事他的一生受到影響,過得不如別人,他的出發點也只是為了病人。他表示有很多醫生在“悄悄地進行‘安樂死’,這個不過是他沒有寫在處方上,沒有寫在檔案裏面。”既然患者有需要,那麼一定會有醫生冒險去做。但從這個醫生的事件,我們也看出來,“安樂死”這個事情存在太多變數, 容易被利用,也很容易引發更嚴重的社會問題。我們國家沒有引進不是沒有原因。

    行文至此,我不想鼓吹哪種方式更好,我只是想說,我們的社會在進步,人文關懷更加濃厚,希望我們不只可以對病種的人懷抱深情,而是珍惜每一個當下,不要等一切突然發生才後悔莫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讓人文關懷深入人心 ——《父親的病》讀後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bri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