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 没有自由,哪来的丰盛?》

《 没有自由,哪来的丰盛?》

作者: 秋秋香香 | 来源:发表于2016-02-01 14:53 被阅读0次

    ——梦想蓝图课心得

    这是一篇心得,这是一篇心得,这是一篇心得。。。

    “诶,欣频老师的课笔记还有么?”

    “有啊,记了6大页呢。”

    “那老师都说什么了?”

    “嗯。。。停止问问题,跳出框架。。。《盗梦空间》,还有原力觉醒。。。美学,未来大趋势。。。啊。。。“ 对!老师的课程就讲了这些。在上完课3天之后再做整理的时候,脑子里能记住的就全部是一些跳跃,发散的海量信息。

    这就是我的重复模式。在接触新事物的时候,往往不会立马做一个清晰的判断,一定要通过各个角度的大量信息综合,然后抽丝剥茧,整理出一个我自己的逻辑框架。

    先思考一个问题“一个要去南极的人,没有带任何的科技产品和电子产品,如何能够判断方向呢?”

    在面对这个问题时,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百度地图,高德地图,指南针,BLABLA。。。然而,但问题的前提是没有任何的科技产品和电子产品。一下,人就被打回到最原始的状态,那就是通过观察。通过观察每天日出、日落的方向来判断南北。这是欣频老师给出的一个真实例子。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很多不会,不懂的时候,人下意识的反应就是提问!

    我当班主任期间最让我头疼的就是每天会收到无数个孩子们的提问“老师,接下来什么课?”“老师,晚上吃什么?”“老师,他为什么要哭?”“老师。。。。”,然后我就很抓狂,明明我把课表贴在教室,为什么不会去看呢?吃什么去到食堂不就知道了吗?面对大一点的孩子我会直接把这些反问丢回去,让他自己去思考。但我教的三年级孩子并没有形成一套思维体系或者说没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所以还不能这么直接,每每我都会耐心地解答,然后一步一步告诉他以后要学会看课表。我处理最多的教室问题是同学打架,每次一问“为什么打架?”能说上1小时,仍然扯不清楚,一问“怎么解决?”然后小眼睛眨巴着就不说话了。

    当然,我自己也经常犯这个错误。最常见的就是电脑、手机这些电子科技产品,几乎是我的命门。怎么做视频?怎么下载?空间怎么又不够了!!!一遇到这种问题,立马求助身边比较在行的人。现在我给自己立了个规矩,不许随便问别人问题,问之前自己一定要先进行思考和尝试,不行再去求助。

    在职场上,员工特别擅长于提问题。往往聪明的领导都会问“你的解决方案是什么?”不排除个别什么都不懂,偷懒的领导,但不管怎样,问出这句话就相当于在帮助你思考,激励你跳出自己的思维框架。

    (以下纯属干货~~~)

    框架:先天(生命主修议题)+后天(习性、习惯)

    (1)先天:原来设置的生命蓝图,每个人生来的模式和使命感,或者生来的弱点。

    (2)后天:家庭与学校教育+个人经验+社会影响

    举个例子:   “15年12月31日,迪拜塔下面很多人等着看迪拜塔亮灯来庆祝新年,忽然间,对面的一栋大楼突然发生了大火灾,整栋大楼完全吞噬在大火中。很多人惊慌失措,都跑来问我”对面的迪拜塔今晚还会不会亮灯?“我回答说我不知道。”因为我不是迪拜酋长,确实不知道。被问到后来,我反问他们“如果此时你是迪拜酋长,你会怎么做?”

    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人很容易把自己嵌在某个角色,然后告诉自己“我就是这样的,这就是我。”然后给这一个很好的定义——自由。

    对于什么是“自由”,我问过很多人。有人回答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有人说是“自律即自由。”在很早前的时候,我属于第一种,不喜欢被我爸管着,我就远离,去北京读大学,喜欢英语,我就去了新东方,后来发现我适合做教育,果断辞职,跟着我的老师到了学校做教育,基本上是想干嘛就干嘛。再后来,我发现,随心所欲也有个后缀叫“不逾矩”。没有做到自律,你走得再远内心也不得安宁,《月亮与六便士》中的画家是如此,躲到印度洋某个世外桃源的小岛上也依然被束缚,你处理不好跟自己的关系,就处理不好跟父母的关系,进而也处理不好跟爱人的关系。

    我最近开始画手绘,主角都是些可爱的人物,故事是生活中的小事。有时候是自己,有时把自己切换到一个儿童频道,少女频道,如果我是她们,会怎么说话?会怎样表达自己的高兴、不满、愤怒和牵挂。当我置换不同的角度来表达心中的万种风情,就会变得很丰富,人生开始有很多不同的版本。这就是当下我所理解的“自由与丰盛”——先跳出自己的框架,然后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英文叫作“Walk in others’ shoes.”

    有部电影叫《叽里咕与女巫》,讲有个女巫,杀害村里的人。所以人民对她充满了憎恨,但是村里有个小男孩,他不这么做,他潜进女巫的住所,日夜观察,发现女巫的颈后有一根刺,所以她每天都很难受,自己痛苦的时候便把情绪发泄在其他人身上,然后小男孩给她把刺拔了,女巫就再也不杀人了。

    近期出的《功夫熊猫3》,大致故事也是说坏蛋天煞,因为和好友乌龟曾浴血奋战,但最后他觉得乌龟背叛了他,所以,要毁掉乌龟建立的一切。为此他收了所有大师的气,结局是熊猫阿宝借助亲友们的力量把天煞送回了灵界,英雄最后降妖除魔。看到这里,我想一定还会有《功夫熊猫4》,英雄并没有给坏人拔掉他那根刺,坏人就还会出来造反。

    为什么巴黎时尚周的一块地毯火了一个设计师?为什么男神收割机并不一定是最美、最漂亮的那一个?为什么搞定娃娃的不一定就是当妈的?为何高手之间过招从来都在无形之中?

    我看综艺节目的时候,特别爱看评委们的点评,看选手们说话,常常被逗笑。最近一期《奇葩说》,有个选手是湖南卫视的一个地面频道的制片人,叫刘欣然,她上完这次节目在网上遭到了很多人的谩骂,恶劣的甚至攻击她的长相。源于她在奇葩说的辩论。她的辩题是“不会社交的人是否会被社会淘汰?”这本身是个老生常谈的辩题,她的立论不奇怪,精彩的是后面和马薇薇的对话。马摆足了架势问 “至少要两个有生命的物体才能社交吧?”她眨巴着两个大眼睛说“不一定,动物也会社交。”马又问,“那至少有一方得活着吧?”,刘冒出来一句“两个石头之间也可以社交。”作为国辩手的马薇薇最后被辩得哑口无言。只能说“非常棒!很荒谬!”确实荒谬!她的回答完全不适合出现在辩论的场合。蔡康永就问她:“为什么没有给自己一个界限?划定有生命的才有社交?”

    但高晓松站出来,说她说的挺有哲理。爱因斯坦的引力场和能量场的学说就表明,只要是两个存在的东西,之间就会有能量,即存在即感知。照此推理,根本就不存在“不能社交”这种说法,那这个辩题就是错误的。所以刘欣然说的话反应出了她的价值体系和人生观,她是个有想法的人,但是她不适合参加辩论,因为她打破了辩论的体系和规则,没有给自己设限,立马进入了一个逻辑死循环,而且明知是死循环还不回头。这种脑动大开,通常会把自己玩死,但往往就是这种想法,充满了创造力。高晓松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是高手。

    关于自由和丰盛,关于创意和灵感,我有的是这样一些体会。因为我听老师讲课她就没啥逻辑,所以我写的可能也没神马逻辑,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就这样,退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 没有自由,哪来的丰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busk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