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638091/4177d6766ae19e1c.jpg)
壹
我没有去过西藏,以前还很向往,但是在认识了一帮中青年文青之后,对于西藏就失去了当年的向往,变得越来越平淡。现在的西藏对我来说,不过是一个风景美丽的旅游区,还可能有生命危险(高原反应),在我的有生之年或许会选择一次旅游,但是绝不会把它当成是洗涤心灵的圣地。
这样的轻视,都来源于那些文青们的贡献。
在文青中,西藏是他们的梦想的遥远之国,那里空气清澈透明、湖水湛蓝神秘、空气中看不到一丝灰尘;那里的人们单纯质朴,仿佛《冈仁波齐》里的藏民,心中充满神圣的信仰,干净得仿佛纳木错的湖水,又如雪山上的精灵;神秘的藏传佛教佛法高深,智慧的仁波切是人生的启迪尊师。
是的,他们眼中的西藏就是这么一个不食人间烟火之地。
一开始,我对他们的描述并无怀疑,并且差一点就踏上了前往西藏的旅途,后来,当他们一次次重复说着类似的话,我开始不耐烦,再后来,当我发现他们向往的其实是那种原始的生活的时候,我突然间顿悟了。
贰
我认识的这些文青,其实都相当有才华,职业大多是设计师、摄影师、导演、策划、影视相关从业者等等,看的书比普通人多,内心也非常丰富,其中一些人在年轻的时候也曾经有过辉煌与梦想,只是现在年纪稍微大了些,突然之间陷入了中年危机,体力、精神都大不如从前,开始讲养生,但同时又过着烟酒茶的混乱生活。
他们有很多朋友,天南地北,也算是一个圈子。他们经常聚在一起,喝酒胡侃到凌晨,四五点睡觉,第二天睡到将近下午,晚上又继续与人喝酒作乐。
他们大都失去了前进的动力,或许是看惯了人生太多的失败,看惯了太多没有后台和背景的人在拼尽所有之后依旧是个loser,所以总把“人生难得是糊涂”、“人啊,就不要追求那么多,有吃又喝就挺好了”、“我都这把年纪了,还奋斗什么呢?能过得轻松一点是一点。”
他们甚至用同样的思想教育年轻人,“别想得太大,你们就老老实实地写个软文、拍个照片,便宜一点,也能混口饭吃。”
就连自己的孩子,有些人都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现在不需要逼他们学习,逼了也没用,上个大学不还是找不到工作?”
真的很难想象他们居然是当年的大学生。
叁
所以,你说他们为什么喜欢西藏?因为西藏没有都市那巨大的生存压力啊!西藏不会有人逼着他们去挣钱养家啊!西藏也不会有人天天给他们发微信催着干活啊!
曾经有人这么说过,“当你走进西藏,看着那些藏民住在那种简陋的木屋子里,过着原始的生活,你会觉得这种生活其实比在都市里过着舒坦。”
是啊,他们或许不需要每天早上挤公交地铁去上班,不需要每天被领导骂整日加班不知道未来在哪里,不需要为了房子车孩子奋斗一辈子,他们或许可以一边悠哉地干着手中的活计,一边看着光阴渐渐从地平线上降下去,但是谁又知道他们是不是真的不想进入都市,享受现代文明的便利呢?
而那些心心念念着西藏的人,不过是把它当做人生的避难所,似乎只要到了这里,就可以把所有的俗世烦恼都抛在脑后,做一个快乐的有尊严的人类。
然而也并没有看到谁抛弃了家里一切,到西藏去定居。
我不能不轻视你们。
如果向往着西藏、喜欢着西藏的都是这样的人,我不能不轻视西藏。
肆
西藏确实是个好地方,风景美丽,大多人还是淳朴善良的,那样的净土或许在这个世界上已经不多了,我们可以去旅行,呼吸新鲜的空气,暂时忘掉烦恼,充分享受一个旅行者的自由,甚至在神圣的布达拉宫与冈仁波齐面前,思考人生的意义。
然而,不是所有的旅行都是如此吗?旅行的意义本来就是寻找自己,倾听内心的声音。而这些,在西藏也好、新疆也好,哪怕你家附近的小河沟也好,都能找到。
而把一个不属于你的地方看做人生逃避的出口,本来就是弱者的愚蠢行为,一次次地怀念那个地方,不过是将自己的现实人生彻底否定,而去追寻一个遥不可及的幻梦罢了。
说到底,还是LOSER。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