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我是圆圆,今天是我日更365天的第44天..........
今天是产品思维的第二课,很开心能和你一起学习。
结婚也好,创业找合伙人也罢,都是非常中高腰的长期关系,任何一个人,一个产品,大家都会有自己的感受。
但如果没有一个完整的框架体系开看待一个产品或者一个人,那么所以的感受都是混杂的,是混沌的。
你的情绪,一定会被你最有感觉的那个点牵制住,就会有强烈地认知偏差和情绪偏差。
并且在你没有强烈感知的地方,还会有大面积的认知盲点和思维遮蔽。
运用这套框架,可以相对完整地度量你对一个人的个人赛到底有多少。
人和产品的5个层次
第一层-------感知层
你对他的第一印象,你拿到产品的第一感觉,包装、颜色、质地,你见到这个人的相貌、身材、衣服的搭配,这就是最外层的感知层。
第二层---角色框架层
比如你见到的领导、军人、公务员、宝妈,你在和他打交道的时候,你就能明显的看到他身上角色的痕迹。
在你和同事刚刚接触的时候,大家的相处就是角色的对接。
如果你和别人在角色扮演里对接,你就会被牢牢的捆定在设定的角色中。
所以,基于表面的感知,基于角色化的接触,都是最浅层的关系,是没有办法达到彼此的深入了解和深层关系的。
什么是深沉关系?从第三层开始,就是深层关系。
第三层--资源结构层
在我们人生历程中,其实大概在很多时刻,很多人都处在同一种角色中,比如说我们都是曾经的学生,或者毕业刚工作的时候,我们都是小职业。
但是接下来,因为每个人的资源不一样,出身背景、家庭人脉等等。资源结构会推动每个人,去往不同的地方。
比如说一个女生,如果她只是基于一个人的感知层、角色层进行交流,或者基于表面数据的存款和房车去对一个人进行判断,那是没有办法和别人建立深刻的关系的。
在这深层的关系之外,在往下一层是什么?
这才是一个人真正的内核。
第四层--能力圈
第五层--一个人的内核,就是他对自己的存在感定义
存在感之于就好像生存之于动物一样,是触发和推动行为的开关。
你观察一个动物,它的状态、情绪、其实都是关乎它的生存需求是不是被满足。狮子为什么要去咬长颈鹿,其实狮子很吃力、很勉强,但又必须厮杀下去。
因为饿,因为生存条件不满足,生存的需求驱动它。如果它吃饱了,它才不会这么费劲。
一个人为什么奔波、焦虑、不安?因为他的存在感还没有被满足。
但是有些人又是不一样的。
有些人在和爱人相处过程中,只要存在感是清晰的,对方也给了足够的安全感,他就能得到满足。
但有些人,如果在一段关系中找到的存在感远远不能满足自己。他可能需要在职场、在行业中、在社会影响力中,看到自己的存在感,看到别人的重视。
对于存在感和不安全感的寻求,驱动着男人、女人思前想后、废寝忘食、找人找事找钱,去满足自己,去确认自己的存在感。
动物在奔波和厮打中强健了自己的肌肉,一个人为了不断地强化自己的存在感,在左冲右撞里扩充了自己的能力圈。
最内核的是存在感,它的外层就是能力圈。
如果一人个人的存在感被满足了,其实他的能力圈就不会再扩充了。
如果你只是做用户,想短期关系、捡现成的,那你看到一个人的感知层和角色层就够了。
但如果你是要结婚,你要投资一个人,或者你要选择和某个人成为长期合作伙人。
那这个人对自己的存在感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自我设定和感知,他对自己的能力圈的建设和经营,他对自己的资源的建设和管理才是最重要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6206511/0203b5a6f441c0a7.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