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写了70多篇随笔了。最初对自己没有要求,时间也紧,写到哪算哪,文字也不及打磨。总结一下,有一些还算是文思涌动,一气呵成,朋友夸奖,自己也有小小的得意。不过,有些时候,是费了老大劲,为赋新词强说愁,自己都不想再读第二遍。
写作,最不需要的,大概就是矫揉造作的姿态了。那么琐碎的没有连续性的东西,除了比较了解自己的朋友,又有几个人会产生持续关注的兴趣呢?
是时候需要做出一些改变了。刚好跟两位咨询业的朋友,雷老师和乔老师,研讨了一下行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难题,然后我们仨,一致决定成立一个读书会。乔老师动作很快,取名“贝叶斯读书会”,寓意如何,还没有给出详细的说明。
图片来自网络
于我而言,这个读书会也许就是个契机,它促使我对以下问题,做更多深度的思考:我们是否需要聚焦主题,产生连续而有深度的探讨和记录?毕竟,过于碎片化的认知体验,对行动力的养成并无多大益处,更遑论提升人生的自我价值了。
我们每一个人,对自己目前的人生处境,或都难言完全满意。有人如我一般,于创业路途中寝食难安,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有人虽然职业稳定,衣食无忧,却婚姻不顺,完美的另一半,始终难觅踪影;有人即便事业顺利,家庭美满,却苦于丢失年轻时代的音乐梦想……几乎所有人都有“追梦”的原始动力。而我们所有的焦虑不安、废物感受,都源于对潜藏心底的那个理想,自觉遥不可及,甚至觉得无处下手。这一个人类普遍的困境,可否作为我们深入下去的主题呢?
图片来自网络
就拿我们三个同行业的咨询师,第一次讨论的话题来说:咨询这个行业,商业模式是否已走入了死胡同?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对众多小型咨询公司而言,已经不再是一个笑话了,而是刻骨铭心的现实。甚至,如果货币贬值的速度再快一点,开张吃三年,都不过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幻想
不创新,不改变,就是死路一条。我抛出了一篇关于“比特币首富”李笑来的文章,让两位老师提供他们的看法。年轻一些的乔老师有些激动,他认为区块链本身是否是个庞氏骗局,并不重要。政府在其中扮演着一种暧昧的角色,潮涨时吆喝分一杯羹,潮落时依法惩戒几个“首要分子”以平民愤。趋势一旦形成,经济的巨轮开始转了,没人可以阻止。年长一些的老雷,仅是谨慎地觉得,区块链技术最好的应用,就是保护个人信息。
图片来自网络
而我自己的思考则是,互联网时代,新经济的弄潮儿,成功的必要条件是:天赋、努力、对现行法律的敬畏和精准把握。就以李笑来为例,演讲是天赋,他凭此在新东方赚取第一桶金,完成粉丝打底;投资比特币,他努力研究半年,看懂了才进入;最终,他可以激流勇退,流氓抽身,迄今,也没有被法律追着屁股打个半死。金融江湖中的“李老师”,看来绝非浪得虚名。
而他究竟是不是个骗子,对信奉“成王败寇”的多数中国人而言,其实真没有那么重要了。
但我深知,无论何时,没有一个人的成功之道,可以完全复制在另一个人身上。所以,我始终坚持认为,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很重要。即便抛开道德的考量,你投资一个全新的领域,是先驱,还是先烈?是领军人物,还是被收割的韭菜?你思考的深度,行动的速度,完全决定了,你未来的高度。
就如朋友圈,有一些做微商的,每天重复刷着同样的广告。他(她)们同样是一群,被财富自由的梦想驱使着的追梦之人。我的真诚的一个建议是,花点时间读读营销学吧。
图片来自网络
追梦的第一步,看清自己现在所处的位置,明晰自己下一步的目标和需求。就如我在跟两位同行的小会上所做的自我剖析:我们进入这个行业,正应了那句老话—-郎怕入错行啊。在咨询这样一个智力密集行业,我们的起点太低。和君创业的王明夫,华夏基石的彭剑锋,之所以能成为行业翘楚,跟他们北大、人大的背景是密不可分的。
我们唯有的优势,从人民群众中来,到人民群众中去。不管是与新经济,还是传统行业的链接、融合,是否是我们可以杀出重围的一条路呢?
正如你要学李笑来,先赚够300万再说。本身是个矮挫穷,就别学人富二代,整天想着泡大明星。追追有点姿色的村姑,也算是个不错的人生理想嘛。
图片来自网络
周星驰成名后,他可以写一本《论演员的自我修养》;李笑来成功后,可以写一本《论韭菜的自我修养》。我们还在路上,只可以写写类似“如何做一棵聪明的韭菜”,切记!
一首好听的歌《Let It Be Me》,送给你。愿你为你的梦i想,砰然心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