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我国最古老深邃的经典,传说是由伏羲的言论加以总结和概括而来,是中华名族智慧和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
易经让我们懂得了做人做事的方法,学会了如何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简易生存。生存之道就是生活下去的原则和方法。原则是本质的、基本的,原则告诉我们哪些事可为,哪些事不可为;方法是在原则下的处事方式,同一个目标可以有多种方法。正所谓生存之道,概括起来就是:趋吉避凶。
要想达到趋吉避凶,就需要达到《易经》中做人的最高境界——无咎。孔子晚年感慨学《易》可以无大过,他看出了《易》的精髓。
无咎就是没有凶险,没有大的过错,或是就算是有过错,也没有什么关系,这才叫做无咎。当之无愧是《易经》指导人生的最高境界。
《易经》的最高理想,就是实现“天人合一”的境界。在《易经》看来,天地间的万物均“统”之于天,地与天相辅相成,不可缺一。但地毕竟是“顺从天”的,所以,天可以代表整个自然界。
尽管人为天地所“生”、是万物中的一员,但人毕竟不同于万物。因为人有“仁义”、“性命”,这就决定了人在天地万物中,负有一种神圣的使命。用《易经》来说,就是“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
自然界提供了人类生存所需的一切,而人在获得自然界提供生存条件的同时,更要“回馈”、“报答”自然界,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
人只要眼睛没闭上,就永远有过错,只是大小而已。无咎的境界不是不犯错误,而恰恰是犯了错误以后,能够及时改正和反省。《左传》上说,人孰无过?过能改之,善莫大焉。不贰过,意思是不犯同样的错误,善于改正自己的错误。
《周易》云,“震无咎者存乎悔”。
要达到无咎的状态,一定要善于反思,如曾子的“一日三省吾身”。反思是改过的前提,一个人没有在内心真正的反思、悔过,是不可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更不会明白如何去改正。所以要达到真正的无咎,就要随时反省、检查、反思、改正自己的错误和毛病。
《周易》云: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君子每时每刻勤勉不懈,小心谨慎,永远保持警惕,这样虽然存在着危险,但是一定不会有灾祸发生。亊情发展总是简单的,只要时常保持勤勉和警惕,即使再有危险,也不会造成大的灾难。
《周易》云: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
没有平地就没有山坡,在艰难困苦中坚守一颗纯正的心,一定会有好的结果。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周而复始,但困难和逆境是不会变化的,没有人一辈子走运,也没有人一辈子倒霉。人生的困难和坎坷虽不能避免,但我们只要保持一颗纯正的心,终归坦途变大道。
我们在这世界上生活的越久,认识的人就越多,当然得到的东西也会增多,但随之而来的烦恼和痛苦也会越多,幸福和快乐反而越来越少。世人不断追寻,不断得到,却发现身体越来越差、心情越来越躁,生活越来越累。要想摆脱这种烦恼和不幸,只有返璞归真,追求“白贲”的人生大境界。
真正有智慧的人,一定不怕排斥和竞争,而是找到自己立于世间的参照物。唯有如此,才会看清自己的分量,因而明晰自己的方向。我们加深内力的修炼,才能真正走得动、走得远、走得稳,这就是最有价值的启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