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余亮老师《小先生》里的篇章都比较短小,很容易读完,比较平易近人。往往读完一篇停下来想一会儿,就能理解其中的含义。这样的作品在当代作家中并不多见。
庞老师说:笔下所写便是作者眼里所见心里所感,更是作者形象的投射。他在说到自己即将出版的新书《小虫子》时特别强调了这一点。“我写小虫子就是写我自己,我就是虫子,虫子就是我。”
看看,庞老师说得多么直截了当清楚明白呀!简直就是“震耳欲聋”了。
所以,在庞老师的文章中,我们就能特别清晰地看见庞老师这个当年乡村学校“小先生”形象。
你看,在《请举起你的手》这篇文章中,自习课上“我”的眼神与那位不说话的学生的眼神交流的时候,心“猛然一怔”。因为这是一位不说话的学生,而小先生却对他心存种种侥幸的猜测,尽量绕开哑巴这个最大的可能性。而当其他老师直接说这学生是哑巴的时候,“我”差点儿跟他吵起来,因为“我”一直侥幸一直绕开。这大约可以称的上“心里的暖色”啊?
直到有一天,一个小男孩跑来教室门口大喊“哑巴哑巴!”“小先生”这回绕不过去了。追出教室训诫了那个小孩一通,却又很不情愿的确定了不说话的学生就是哑巴。因为那个跑来喊他的小男孩是弟弟。
后来班上同学都喊“哑巴”,只有小先生坚持叫他的学名。因为老师喊不出“哑巴”两个字,因为这与他的心理温度不能相融合。
其实这个孩子大概已经习惯了别人直呼哑巴而忘掉你的学名。因为每当“我”点到他名的时候,他总是怔了怔,然后举起手,这是小先生要求他这样做的。
从这个互动中,我们似乎读到了孩子无奈之下的习惯,和老师那一颗对自己学生的关爱之心的温度。
而这温度不但温暖着孩子们的当下,也将陪伴在他们的成长过程甚至终身。
庞老师说了“只要我看到他举起手,我就感到他心里的自尊又长出了一片新叶。”不是吗?在人间的温暖中长大,便会拥有健康的身心。即使身体不够健全,心里长出来的力量,一定会帮助他自己成为一个独立而有用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