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0年2月21日,我完成了我当初定下的第二阶段的粤语学习。历时464天,从一个粤语小白精进到粤语听力基本无障碍、日常简单会话的水平。学习过程,曲曲折折,回想起来,也颇有一番趣味。
因此,写下来,记录自己学习历程的同时,也希望我的学习经历能给打算学粤语的朋友们一点启发。
1.我为什么学粤语
之所以学粤语,说起来也是迫不得已。因第二份工作,我入职了一家港资公司。除了我驻扎在深圳以外,其他部门同事都在香港。因此,不懂粤语的我面临了入职后的第一个难题——和香港同事沟通。
幸运的是,我的香港直接上级,普通话比较流利,因此沟通还算比较顺利。其他人就不尽然了。每次我到香港总部出差,部门同事为了照顾我不懂粤语,尽力用他们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和我交流。几次下来,自己内心总有亏欠感。
尽管我有学习粤语的想法,也仅限于偶尔看两集TVB,听几首粤语歌,这么小打小闹,没有太大的效果。直到一场粤语授课的培训刺激了我。
2019年1月的某天,我参加了一场香港总部组织的为期一天的培训。兴冲冲的过去,结果发现老师全程粤语授课,讲义全英文。全天如坐针毡,感觉自己像个白痴。这段让人哭笑不得的经历,刺激了我,也促使我下定决心学好粤语。
2. 我怎么计划的
说易行难,对于粤语,我是完全的小白。我自己老家的方言闽南语都说不利索,重新学习一门新的方言,难度可想而知。
2.1 寻找方法论
一开始,我请教过本地的广东朋友和香港同事,怎么学好粤语?得到了“多看港剧”的建议。
类比我多年来自学英语的经验,想通过看影视剧,从而从零开始学会一门新语言,结果只能是学会了熟练地看字幕。但其实,他们这么说也没错。因为他们确实是通过经年累月的粤语影视剧熏陶和从小来自父母的耳濡目染,才学会粤语的。但是,我想在一年内学会粤语!这么问,对他们来说,就超纲了。
于是,我上网寻找粤语速成秘籍。经过调查后发现,市面上现有的粤语教学资料,基本都是粤语入门3000句之类的音频课程,以及粤语纠音之类的线上训练营。
可惜,我没有找到一套粤语学习速成的方法论。于是,我决定自学!同时,我也想借这个机会,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粤语学习方法论。
2.2 初定目标
按照语言习得的规律,基本都是先会听说,后会读写的。由于粤语也是方言,读写与普通话基本没差别,只有简繁之分。
因此,我制定了循序渐进的系列目标:粤语听力无障碍→粤语简单口语应答→粤语熟练会话。虽然有了目标,但怎么做,我依旧一头雾水。没关系,先上路再说,边学边总结经验。
2.3 三步走计划
我最初的计划是分三步走,先通过碎片化学习找语感(启蒙),然后刷教材打基础(系统学习)、最后找语伴练精通(熟能生巧)。
事后发现,虽然期间有一些穿插学习的部分,但总体是按照这个顺序学习的。目前,已经走完了前两个阶段,以下分享我前两个阶段的学习历程。
3.粤语启蒙阶段
由于平时工作忙,我并没有太多业余时间来刷TVB,而且这么做投入产出比太低。这个阶段,重要的是磨耳朵,通过碎片化学习来找粤语的语感。既然要磨耳朵,音频肯定是首选。
3.1 初识零基础单句
经过简单的一番筛选,在喜马拉雅APP上找了几个粤语音频播单:《粤语教程-粤语零基础启蒙3000句》以及《【粤语学院】常用词30-数字》。
于是,利用每天步行上下班的间隙,带着耳机边听边练。那段时间的早晨,在深圳保税区的街头,你可能会看到,一个背着黑色包,戴着耳机的年轻人,一边走,嘴里不时蹦出几个蹩脚的粤语句子。
图1 粤语启蒙3000句.jpg图2 粤语数字.jpg
刚开始学的时候,非常拗口,舌头都快打结了,但从11月到12月初,每天上下班我都雷打不动地边走边练50个句子。
但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一个问题:粤语口语似乎有不少字词和普通话是对应不上的,让我很费解。比如,普通话的“明天”,粤语讲“听日”;普通话的“早上好”,粤语讲“早晨”;普通话讲“谢谢”,粤语讲“唔该”……这种例子,不胜枚举。
我估计,这些想必就是方言词,应该有粤语方言词和普通话的对照表。于是,结合粤语经验分享贴和豆瓣评价,找到了《普通话、广州话词汇用法对比词典》(周无忌等编著),也顺便找到了下个阶段系统学习的教材《(香港话)粤语教程》(郑定欧等编著)。
图3 普通话、广州话词汇用法对比词典.jpg有了《普通话、广州话词汇用法对比词典》后,我每次遇到听不懂的粤语音频字句,都会去翻阅词典,找到音频普通话文本对应的粤语字词。得益于此,在初期刷零基础系列音频的时候,理解和消化就快了许多。
后来,经广州的朋友推荐,又挖到了“粤知一二”这种宝藏公众号。“粤知一二”是一档吐槽年轻人日常生活的节目,在茶余饭后,给我增添了不少学习趣味。
图4 粤知一二.jpg
刷完了1000多句的零基础系列音频后,我基本了解了一些高频常用字词,比如从1到10的数字词,“你我佢”等人称代词,“边個”、“呢度”等指代词。但是这些碎片化的句子,对我粤语听力的提升过于缓慢。
3.2 挑战粤语广播剧
于是,有了个大胆的想法:听粤语有声书!
因为,句子放在上下文语境中,理解更深刻。到喜马拉雅APP上搜索一番,发现都是书面语的粤语有声书节目,比如粤语版的《明朝那些事儿》。这种有声书,对我来说,一方面难度太高,听不懂;另一方面,不够接地气、不够口语化。
翻翻找找,在“教你学粤语”的公众号上发现了免费的粤语广播剧资源。像《狮子山下》《书剑恩仇录》这种粤语广播剧完美的匹配了我的需求:口语化!不仅如此,这两个粤语广播剧节目逼真的声效制作,表现出了市井的生活气息和江湖的刀光剑影,一点不比看TVB差!
最重要的是,节约时间,可以在通勤路上反复听!因此,粤语广播剧《狮子山下》和《书剑恩仇录》,也成了我一个多月下班通勤路上的陪伴。
图5 粤语广播剧.jpg当然,最初几天听的时候,还是挺痛苦的。因为广播剧里完全是生活化的场景,语速偏快、词汇量大,有很多地方听不懂。
比如,我经常听到一个词念“zo2”经常跟在动词后面,只能大概猜到它的意思是和普通话的“了”差不多,但不知道是对应哪个字。直到偶然学会某个句子“你食咗饭没”,发现句子中的“咗”跟“zo2”发音类似,且意思也是表示“了”,才对应起来。类似的例子,还有“咁”“嘅”等方言字词。
所以,听粤语广播剧的过程中,很多时候是边听边猜,听不懂的字词就跳过去。因为如果是高频词,后面几集肯定会频繁出现。出现的次数多了,听得多了,就大概知道什么意思了。
其实,和我们读英语原著小说碰到生词跳过去一个道理。所以,听粤语广播剧的学习关键,在于通过语境理解字词含义,并借此扩大词汇输入量。
3.3 完成启蒙
经过1000多句的粤语零基础系列音频和2个粤语广播剧的磨练后,耳朵已经基本能辨认出粤语的口语特点和高频字词的用法了,这个过程前后花了我大概2个半月,我称之为粤语启蒙阶段。
4.系统学习阶段
前文有提到,我在筛选粤语学习材料的过程中,无意中发现了一本《(香港话)粤语教程》的粤语学习教材。从广大粤语爱好者的评价来看,这本书是学习粤语的经典教材。而我整个第二阶段的学习,便是围绕这本书来学习的。
该书的课文取材自香港社会日常生活场景,还讲解粤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现象,可谓是“原滋原味”。而且,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注重粤语和普通话的对译。学完这本书的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如果你想系统入门粤语,那就买它!买它!买它!
图6 (香港话)粤语教程.jpg值得一提的是,粤语也叫广东话,但广东话又有广州话和香港话的区别,两者在语言习惯上总体大同小异,类似于“普通话”和“北京话”之间的大同小异。
4.1 初战粤语拼音和语法
翻开这本书才知道,原来粤语也有拼音!像普通话拼音那样,有声母、韵母、声调等拼音规则。我花了一晚上,跟着随书附赠的光盘音频资料,咿咿呀呀地过了一遍拼音。好歹我也是学过普通话拼音的人,声母韵母问题不大。但遇到粤语声调后,我彻底疯了!
按照本书的“广州话拼音方案”,粤语声调有6个,分别是:阴平(第一声)、阴上(第二声)、阴去(第三声)、阳平(第四声)、阳上(第五声)、阳去(第六声)。
怎么比普通话的拼音还多2个声调!还有这些什么阴啊,阳的,完全搞不懂啊!尽管进行一番努力的听力分辨后,很遗憾,我还是没分清。说实话,直到现在,我都还搞不清这六个调到底怎么发音。因此,声调这部分的学习我索性就跳过去了。
图7 粤语声调.jpg尽管跳过了声调部分,但总体上不影响我全书的学习。因为有了之前的零基础粤语启蒙和训练,像《介绍》《问候》《打电话》《问路》等基础情景的课文,学习难度不大。因此,我重点放在理解语法现象和高频词汇的用法。
比如,普通话说“我先来介绍一下”,粤语则讲“我嚟介绍一下先”。会发现,“先”字在句子中的位置不同。在粤语中,有不少和普通话语法不尽相同的地方。
由于有很多语法差异和用词差异,在整个3月份我还是花了不少功夫的,几乎有半个多月每天晚上花1-2小时用来学习语法和跟读练习课文,学了差不多6~7个课时。
4.2 中途搁置
但这种学习热度我只持续了不到1个月,便搁置了学习计划。一方面,当时我觉得学的粤语足够理解香港同事的口语了;另一方面,我还有其他技能需要学习,时间分配不过来。
因此,从2019年4月份到2019年11月份,除了偶尔每个月去一趟香港,会主动用粤语和地铁工作人员、便利店店员等简单交流,系统学习的任务并未再进行。
4.3 重燃热情
直到,11月份又一次的粤语授课培训,让我发现我的粤语听力水平下降得厉害。这让我意识到,粤语是一门技能,同样用进废退,一旦长期不用就会生疏。因此,这才让我下定决心,练好粤语。
受一位朋友启发,我决定将模仿跟读的过程用音频记录下来。想到未来某一天,翻看自己的学习记录,听到自己从蹩脚、生硬的模仿跟读到流畅自然朗读的蜕变,是多么有成就感啊。
4.4 步枪换大炮
于是,从2019年12月份,我又继续粤语学习的打怪升级之旅。由于不懂粤语声调,之前学过的课文内容,不少字词发音已经忘记,重读一遍课文,发现自己读的阴阳怪气的。为此,我想到一个笨办法:通过大量的跟读模仿练习,来形成肌肉记忆。
另外,为了量化学习成果,我不再以学习时间的投入多少作为衡量标准,而是以是否输出粤语朗读音频为标准。因此,我要求自己,每次学习一节课,就要输出当节课中【课文】+【短文朗读】的朗读音频到喜马拉雅APP上。
为了保持系统学习记录的完整性,我又从这本书的第一课开始学起。不一样的是,我练习的过程多了一个音频输出的环节。我一般是这么学习的:
-
看着课文,听一遍课文原声;
-
凭着自己刚才的记忆和感觉,自己读一遍,并圈划出朗读过程中读不准、读不顺的字句;
-
逐行听课文原声,每听一行,暂停,模仿跟读三遍,再下一行。并重点关注那些刚才圈划的字句,反复跟读模仿,直到全文完;
-
自己全文朗读一遍,检查是否读得准、读得顺,并再次圈划不熟练的地方;
-
再听一遍课文原声,跳转到朗读不熟练的部分,再次模仿跟读。
图8 日常训练流程.JPG
按这个训练方式,同样把课后的【短文朗读】部分也这么练一遍。确定自己基本熟练后,打开喜马拉雅APP,点击“录音”,将这两部分的内容自己朗读一遍,录下来。
当然,除了重点训练语感外,也会顺便浏览下该节内容提到的语法现象,做到心中有数。根据课程的难易程度,每次学完这么一节课,需要花1-1.5小时的时间。
4.5 克服遗忘
我几乎是按照每天学习一节课的节奏推进,学了7、8课之后,发现我几天前学的内容还是遗忘了不少。毕竟每天学的都是全新的内容,尽管有短时间高强度的练习,还是抵不过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
为此,我稍微调整了下计划,改成“新3旧2”,即每间隔三次新课,来一次前两节旧课的复习。为避免学习密度过大,每周固定输出5个音频,其中3个新课朗读音频(每个音频一节新课),2个旧课复习音频(每个音频两节旧课)。
这么训练下来的结果是,粤语发音记得比之前要牢固得多。与此同时,粤语的语感越来越好,开始能流利地朗读文本,粤语发音也更加地道。
4.6 验收成果
经过2个半月的跟读练习和持续输出。终于在2020年2月21号,我完成了《(香港话)粤语教程》全书的学习。与此同时,我在喜马拉雅APP上的“阿Sam的粤语练习簿”播单也沉淀下来42个音频。第二阶段宣告完成!
图9 粤语练习簿.jpg当然,完成第二阶段粤语学习的我,目前还不敢大言不惭地说自己精通粤语,只不过是比第一阶段的自己基础更扎实了罢。算起来,从对粤语一脸懵逼到粤语听力基本无障碍、简单粤语会话的水平,也是个巨大的飞跃。
而这个过程,如果除去中间的搁置期,满打满算,其实还不到8个月!
4.7 接下来的计划
目前,第三阶段(找语伴练精通)还未启动,打算过段时间找下粤语学习方面的圈子,等实践过后再回来和大家分享经验。如果有爱好粤语的朋友,欢迎一起交流。
写在最后
作为一个福建人,这段粤语自学的经历,让我有了几点心得。
- 搞清楚为何而学一门语言(Why),而且准备学到什么程度(What),然后才是采用什么学习方法(How)。
- 定目标、做计划、多执行、勤反馈,按照PDCA的方式不断优化自己的学习方法。
- 任何语言的习得,都需要从模仿开始,并经过大量刻意练习,才能精通。就像我们从婴儿开始,学说话一样。
- 语言,用进废退。不管你之前语言水平多高,一旦不用就会生疏。
祝你,向上生长,不负此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