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美嫺学习笔记——良好的情绪,松弛的氛围,正向的示范,就是父母能给

美嫺学习笔记——良好的情绪,松弛的氛围,正向的示范,就是父母能给

作者: 美嫺 | 来源:发表于2023-01-02 12:46 被阅读0次

    好的家庭环境,是孩子成长成才的保障。

    如果孩子眼里所见的,尽是混乱、无序、乌烟瘴气,TA的后半生注定动荡,缺乏方向感。

    父母打造出来的环境、氛围,每一个细节都会把孩子带往不同的未来。

    一个家最好的模样,就是闻到书香,听到安静,看见从容。

    一、闻到书香

    杨绛从小爱看书,一天不读书生活不好过,一周不读书感觉白活了。

    和钱钟书相识清华园,因为同样爱看书的喜好走到一起,还相约要把学校图书馆的书读完。

    后来他俩成了家,家里到处都堆满了书。

    在女儿钱瑗面前,更是惜书如命,“疯狂”读书。

    很快地,几个月大的女儿开始对父母整天捧在手里的书产生好奇,摸了一次、两次……也本能地认定书是好东西,经常主动去抓父母手里的书。

    为了更好地引导女儿看书,杨绛特地买来高凳子和一大本《丁尼生全集》,任由女儿坐在上面,学父母的样子拿起铅笔在书本上乱画一通。

    家里常常是这样的画面:

    两个大人在看书,一个小女孩安安静静一个人坐着画书玩。

    等女儿到了懂事的年纪,根本不需要别人教,自己已经疯狂爱上看书,11岁就把各种古典小说和文言文烂熟于心。

    说起女儿,一向低调的杨绛忍不住夸赞:

    “阿媛是我生平杰作,钟书认为的‘可造之材’,我公公心目中的‘读书种子’。”

    正是长时间沉浸在书本的世界里,钱瑗年纪轻轻就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

    24岁留校任教,成为北京师范大学第一批外语系语言文学博士生导师。

    脑科学专家洪兰一直呼吁,父母要引导孩子多阅读,少看电视。

    往小理说,当孩子逐渐变成流利的阅读者,大脑得到极大地开发,越看越聪明;

    往大理说,看书可以开拓孩子的眼界、培养心性、塑造人格。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那些从小被父母引导爱上阅读的孩子,大多都是学霸。

    白岩松平时工作忙,管教儿子的时间少,最常做的就是把书放在家里,随处可见。

    儿子耳濡目染,对各式各样的书也产生兴趣,化身为“书虫”,基本不需要父母费心。

    因为武侠小说的影响,儿子爱上历史,大学留学专攻蒙古史,如今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

    西塞罗说:“没有书籍的屋子,就像没有灵魂的躯壳。”

    家有书香气,孩子有自己的精神归宿。

    无论日后去到哪里,TA翻阅过的书,读过的文字,都能成为成事的指南,给他最好的归途。

    二、听到安静

    台湾畅销书作家蔡颖卿一次在咖啡厅用餐,看到有对父母带着一双年幼的女儿过来。

    找到位子坐下后,妈妈就开启“说教”模式,扯着嗓门不停讲:

    “知道为什么要带你们出门旅游吗……赚钱和上网查询数据有多重要……”

    从自己讲到别人,从台湾讲到法国,再从井底小青蛙讲到不旅行的可悲。

    虽然声音洪亮,句句在理,但女儿脸上却露出厌烦的表情。

    突然,其中一个女儿冒出一句,“这个我不要吃”,可见妈妈说的,她根本没听进去。

    刚开始,妈妈还满怀慈爱地劝导“很好吃,吃吃看”。

    一看女儿坚决不肯,妈妈瞬间变脸,把音量调高好几倍,毫不喘息地噼里啪啦骂一通:

    “你给我闭嘴,吃个饭话那么多,你有几个嘴巴呀!

    烦死人了,我告诉你,我已经不耐烦了喔!

    已经很想打人了,再好脾气的人也会不耐烦的。”

    整个现场一下子混乱不堪,孩子哭大人骂,就连旁观者都忍不住可怜那个小女孩。

    教育孩子时,声音越大,彼此的隔阂也越大,孩子的心也被推得越远。

    俗话说,有理不在声高。

    高分贝的斥责走不进孩子的内心,解决不了问题。

    只有改变语气,降低分贝,保持安静与平和,才能唤醒真正的教育力量。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处理同一件事时,用低声调孩子更容易接受。

    最好的沟通,往往是安静和轻声。

    不管发生什么,都把温柔留给家人和孩子。

    家庭安宁,父母性情温和,能让孩子感觉到源源不断的爱意,孩子更容易成为有温度的人。

    孩子被温柔以待,内心就越柔软、越富足,未来的人生路走得越远越稳。

    三、看到从容

    毕淑敏在《家问》中写过这样一句话:

    “在纷乱和丑恶的气氛中成长的孩子,是伪劣家庭的痛苦产品。

    他们在家中最先看到并习惯的待人处事经验,是破碎流离和粗暴残酷。”

    如今太多的孩子出“问题”,往往是家庭环境有“问题”。

    最常见的就是:父母过分的焦虑、紧张、烦躁、不安。

    孩子考砸了,担心他以后上不了好大学,人生没有好出路;

    孩子不学个新技能,害怕他日后竞争不过别人,要啥啥没有;

    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不按父母的来,更是寝食难安,忧心他没办法融入社会,我行我素……

    事实上,哪有父母能操心孩子一辈子呢?

    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有自己的轨迹和定数,父母没办法,也不可能让孩子完全按部就班,照着父母的要求来。

    放平心态,静等花开,孩子才能淡定平稳按着自己的节奏,慢慢回归正轨。

    心理学有个概念——焦虑传导的倒挂。

    健康的亲子关系,应该是孩子因自身的成长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引发负面情绪后,父母能够平稳地接住,从而帮忙化解,帮助孩子更好成长起来。

    一个从容的父母,看到孩子的问题后不过分敏感,会让孩子感到安心、自在。

    当成长氛围充满自由和轻松,孩子才能专心按着自己的节奏,充满底气去应对挫折,关怀自己,善待世界。

    04

    美嫺曾听过这样一句话:

    父母存在的意义,不是给予孩子舒适而富足的生活。

    而是当孩子想到父母时,内心会充满力量、感受到温暖,从而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以此获得人生真正的快乐和自由。

    良好的情绪,松弛的氛围,正向的示范,就是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滋养。

    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守得住宁静,也经得住挫折,扛得住风雨,一辈子内心富足。

    愿我们都能为孩子缔造一个洋溢着书香、笑语和温暖的家。

    我是吴美嫺我在贵州贵阳,感谢您的阅读和留言。

    吴美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美嫺学习笔记——良好的情绪,松弛的氛围,正向的示范,就是父母能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cgh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