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零售批发中,这斤蒜要经历农民—贩子—批发市场—超市/菜市场—消费者,足足五六个环节,每层加价30%以上。
于是,在地头1元/斤的大蒜,到超市变成了8元/斤。中间的7元,支付给了这条漫长交易链。
但新电商拼多多的闯入,打破了原有的体系。依靠C2B模式,拼多多实现田间直发餐桌,降低了中间流通成本,也在最短的流程中保证货品的新鲜。
4月25日,拼多多在“一起拼农货”开放日活动上,解析了“便宜有好货”的商业逻辑。拼多多联合创始人达达还宣布,今年要投入100亿元营销资源,深入500个农业产地,扶持1万名新农人,解决农业供应链的货源与交付难题。
5斤只要9.6元,“承包”2000亩出口蒜
凌晨四点,河南中牟县刁家乡,52岁的王金玉手持着小铲,半跪在地里。
面前4亩蒜田,是他家的主要收入来源。最近新蒜上市,王金玉每天要劳作近10小时。
这一天中,他要保持半跪的姿势,在田间挪动无数个来回——挖蒜、剪蒜杆、去蒜根、装袋,要刨出地里全部的蒜头,这样一套工序最少要重复15万次。
往年,12小时后,这些刚出土的鲜蒜,将会被贩子收走,在全国各个批发市场短暂集散后,送达超市、菜市场,进入千家万户。
但超市的售价,已经与王金玉无关。他家今年的收成,都寄托在蒜贩子口中浮动的数字上。
“去年的早熟蒜,一斤能卖两三块钱,今年估计也就卖一块钱。” 王金玉说,上门的贩子,都开不出价格,即便按1元的价格全部卖光,也才能赚1.5万元,“下个月新蒜大量上市,价格估计还得往下跌。”
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今年4月,国内大蒜批发均价下跌了59.11%。而国内最大的批发市场北京新发地的数据显示,日前鲜蒜的价格,已经跌到8毛一斤。
尽管“中牟大白蒜”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出口量一度达到全国1/3,今年的种植面积更是达到50万亩,但蒜农面对恶化的行情束手无策。
中牟县扶贫办工作人员介绍,全县还有546家贫困户的2000亩大蒜,每亩产量预计3500斤,“蒜价再跌下去,农民可能连本钱都收不回,贫困户的日子会更苦。”
但在拼多多上,中牟大蒜找到了新销路。
4月25日,拼多多上线公益项目“一起拼农货”,中牟大蒜首批入驻。当天,这批2000亩的出口级优质大蒜,将以5斤9.6元的价格,从田间陆续发向消费者餐桌。
在拼多多平台的支持下,新农人商家“以果感恩”还优先包销546家贫困户的大蒜,将节省下的中间成本让利给农户,以每斤高出市价0.15元的价格收购,仅此溢价便为贫困户增收100余万元。
拼多多数据显示,当天帮贫困户卖出4.7万笔订单,共销售大蒜33.64万斤,总销售额达到55.7万元。
C2B供应链,打通“便宜有好货”
离新郑机场30公里的仓库中,一袋袋还带着泥土的鲜蒜,在熟练工人的操作下,进入自动化的大蒜分拣机,分拣出坚实饱满的蒜头后,迅速打包、装箱,进入物流网络,发给全国的消费者。
这批产地直发的订单,与出口东南亚、欧洲的大蒜,都来自同一块土地、同一条分拣线。但价格仅为1.92元/斤,相当于超市1/4。这种价格空间能实现“便宜有好货”,诀窍同样是极致压缩供应链。
“2000亩的订单,相当于几十个大型超市同时采购。批量采购和运输,能让成本直线下降。”张银杰算了笔账,此次订单量约为140万笔,都是从产地直发消费者,中间没有佣金、广告、流量费用。
同时,他还主动拆解了一斤大蒜的成本结构:种植成本0.69元、快递成本0.7元、包材成本0.16元,折算后利润约为0.37元/斤。
这对农户和消费者都是一项最优解——帮助农民解决了销路问题,带去了200多万元利润。消费者也几乎能以成本价格,足不出户买到出口级优质大蒜。
这种模式,也被更多产地复制。111万单的芒果、83万件的百香果,从云南、广西、河南、海南等产地的田间地头,源源不断发往消费者餐桌。
“以最小的成本直达消费者,这让农产品的C2B规模化成为可能。”拼多多联合创始人达达说,当消费者分散的需求,变为规模化采购后,直线降低了流通成本。同时,这种供应链还能实现边下单、边采摘、边发货,在最短的流程中保证货品的新鲜。
数据指导,帮产地卖出“爆款”
在过去两年中,达达几乎跑遍了国内的生鲜产地,新疆阿克苏苹果、四川蒲江猕猴桃、江西赣南脐橙、海南火龙果,对于每一个地理位置,他能迅速准确报出对应产品。
“产地头疼的问题,依旧是需求信息。简单来说,北京、上海、广州消费者最喜欢什么水果,这个信息产地是不掌握的。大量的生产者还是在随大流,什么价高种什么。”达达说道。
在传统流通链路中,农民和消费者之间缺乏直接对接,供给信息要层层传递。一旦信息滞后,产地预判错了市场,便会引发连锁反映,出现“猪周期、蒜你狠、向前葱”等周期陷阱。
就此,拼多多正在探索建设农产品大数据平台,将消费信息反向输出给产地,让农户、商家第一手获知消费区域喜好、品类需求等信息,及时按需备货。
在拼多多上爆红的干果品牌康梦,就是依托消费数据,迅速抓住市场空缺后崛起。
康梦负责人介绍说,他们运营过程中发现,拼多多用户对于性价比敏感。于是,他们便联合东北产地,以28.9元/斤的价格,做出一批饱粒小仁的东北松子。个头稍小一点,但果仁依旧饱满,口感也不受影响。
截至目前,这款爆款的东北松子,已经在拼多多上售出242万件,卖出近7000万元的销量。 而拼多多的“少sku、高单量、短爆发”模式,让更多产地集中数款产品,打造出一批批的“爆款”农货。
“集中前端消费需求,再告诉产地要什么货,让田间到餐桌的信息无缝流通。”达达说,在将来,这些数据还可以反哺供应链,指导产地农民改善种植结构,“比如告诉产地农民,哪个品类转化率、评价较高,哪个品类还存在市场空白等。”
投入100亿,“一起拼农货”扶贫助农
在改造农产品供应链的同时,拼多多还在介入农业上游。
4月25日,拼多多还公布了“一起拼农货”的扶贫助农计划,将投入100亿元营销资源,深入到500个农业产地,扶持起1万名新农人。
达达表示,这笔投入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货源和交付两大难题。 “国内有1700多个地标品牌,但都是地理概念,缺乏真正的商业品牌;产地有大量的好货,但因为物流交付问题,终端品质难以把关。”
据了解,今年拼多多将投入100亿的营销资源,在500个产地严格选品,帮助优秀农货建立商业品牌。同时,利用平台规模优势整合资源,为产地提供分拣、物流、包材一体化解决方案,并联合第三方共同投资薄弱环节。此外, 拼多多还将新培育1万新农人,通过这些更年轻的商业组织,带动更多产地建起标准、品牌。
“只要商品符合’便宜有好货’逻辑,拼多多将拼尽一切流量去推。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形式,不断改造传统农业供应链,培育出下一个佳沛、新奇士。”达达表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