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个学期结束时。每到这个时间节点,总有一些话想和你们唠唠叨。
期末来临,@校长老师父母们@校长:你的学校有几把尺子来量孩子?
曾经有个报道,说南京某个以接受外来务工子弟学校校长,到了学期末,会给每个孩子都发一个奖,就连平时基本天天旷课的一个捣蛋鬼,也因为保护过本校孩子不受外面痞子欺负,得到了“见义勇为”奖。
我相信,敢于这样做的校长是极少数的,因为在众多校长的思维里,只有那些够得上优秀的孩子才该授奖。
都说多一把尺子,就会多一批好孩子。我以为,衡量一所学校所施予的教育是不是有温度,是不是在真正关注每一个孩子,就看这所学校在评价学生方面有多少把尺子。
以一张试卷、一个分数来评判一批孩子的优劣,最直接,最公平,最简单,但似乎也最不人道。因为人的成长的复杂性,岂是一纸分数能够说得清、道得明的。
在标准化考试面前,几乎90%的孩子都不会有成就感,因为得到满分的毕竟太少了。只要得不到满分,就是有瑕疵,有遗憾,老师、父母就一定不会满意,也一定会寄语“还须努力”。
每一场考试,最受伤的是那些中下等。表面上有些孩子显得很不在乎,其实他们在心里自卑到极点。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校园里抬起头来走路,这应该成为校长的一种情怀。如果一所学校评价学生的手段只剩下了分数,只能说这是教育者的无能。
理想主义者认为,教育是一片原野,容得下跳的、坐的、躺着的,千姿百态,或快或慢,但终究殊途同归。
亲爱的校长们,不知道你为你们的孩子准备了几把评价的尺子?
期末来临,@校长老师父母们@教师:你将怎样给学生写评语?
期末,班主任老师都在忙着给学生写评语。那么多的孩子,还要写出不同的样子,这似乎是一个十分费脑子的活儿,真的很难哦。
听说,有的班主任很有办法:从网上下载一些评语的模板,然后稍稍改头换面,便应付过去了。这样做,老师省事了,但送给孩子们的评语缺少了真诚表达,孩子们记不住,父母们也能或多或少感觉到教师的心不在自己孩子的身上。
作为期末的评语,是师者对孩子说的真心话,是赏识激励,殷殷期待。好的评语,似冬日里的阳光,温暖备至。有时,就是老师的一句话,能让学生记住一辈子。
其实,老师写给学生的评语,看得最认真的是他们的父母。父母们想从老师的表达中,判断自家孩子的在校表现。好的评语,会让父母们在内心升腾起希望,让家庭因为亲子关系更加和谐。
给每个孩子写评语,把自己眼中的孩子描述出来,不仅仅是一个任务,而且是一次教育契机。对每个孩子关注越多,你的表达细节就会越多;爱得越深,你的话语方式就会越真。
亲爱的老师们,你写给孩子的评语,自己读了会感动吗?孩子们读了会激动吗?
期末来临,@校长老师父母们@父母们:你能容忍你的孩子不优秀吗?
孩子是上帝送给我们的生命旅程中的陪伴者。我们只能陪他们一程,他们却会伴我们一生。
'因为天性禀赋,环境习惯,不可能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佼佼者。生命存在的最大意义,如佛家所言“追求安乐,远离痛苦”。如果我们总是与“邻家孩子”做比较,就会常常体验到痛苦。
因为生存竞争压力的传导作用,决定了当下的教育评价选拔制度还不可能达到一个理想的程度。“剧场效应”说明,每个家庭谁都怕输。可是一个残酷的事实,只要竞争存在,就会有人失败。
每次考试,你们一定会打听孩子考了多少,也一定还会有很多的学校会在期末明明白白的告诉你孩子的分数,甚至排名先后。也许,你的孩子根本就没法达到你所理想的程度,你美好的梦想会在一次一次的失望中破灭。
孩子学习优秀,固然令人欣慰。但学业不优秀,并不代表孩子一切都很糟糕。为什么有的孩子在如花的年纪,会选择跳楼轻生?这是因为在学校比不过他人,在家里又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当家庭这个港湾不再温暖,生命走向逃离甚至毁灭就是自然而然的事。
“好好活着”与“比他人优秀”,谁更重要?我想,那些失去了孩子的父母认识最深。
期末,当你的孩子无可奈何地告诉你,这回考得不好,你是拳脚相加,还是理解等待?你是把全部责任都推到了孩子身上,还是从自身开始找些原因呢?
亲爱的父母们,当你发现自己的孩子并不很优秀,你能一如既往给他家的温暖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