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不渲染不讲故事,6选3本身,不用渲染已经充满了“神话”色彩?
从随大流定文理,突然发展到学科选择自拟,直指未来专业方向,动作的确不小,那么,如果作为一个“小白”家长,我应该怎么给孩子做选择,才算是最谨慎的方案呢?让我们依据以下这张平衡单,问孩子这样几个问题吧:
优势学科发展决策表问题一:以你从小到大的学习经验来看,学习什么科目你比较开心和顺畅?是文科类居多,还是理科类居多?有什么学科,令你很苦恼,怎么都学不好,也完全不感兴趣?
此问题主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可以辅助霍兰德兴趣理论,初步划定学科范围,排除掉一些肯定不会选的学科。所谓的权重分,是对重要性或者说程度打的分数。这一项的权重具体是指学生的偏科程度,比如,一个孩子酷爱物理,完全不喜欢政治,物理满分100,他能考到90分以上,而政治却每次都不及格,那么这一项的权重就可能到4-5分,而另一个学生,各科均衡,不好不坏,都是70多分,那么这一项的权重就可以是1-2分。
问题二:以你从小到大的学习经验来看,你哪科学习成绩稳定且分数保持了较高的水平?哪科让你觉得容易驾驭?
此问题主要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入手,这是对学生未来学习潜力的一个评判和预测。再有兴趣的学科,没有坚实的基础,也有可能考不了高分,这一因素与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风格有关,我们后面会说。但是,一般情况下,学生往往都是因为学习成绩高而被激发出学习热情,所以学习基础往往与学习兴趣有正相关。但也存在少部分孩子,有独立的喜好和明确的职业方向,但学习能力却没有跟上,这样的孩子容易好高骛远,学习计划也容易落入空谈,作为老师,我们应该给予这类学生正确的引导,充分激发他们职业目标愿景,从而转化成学习动力,通过小步快跑补足知识漏洞,尽快把成绩赶上来。所谓的权重?应该是老师和学生一起评估的结果,如果学生基础很差,赶超比较费劲,可以定为4-5分,如果只是暂时落后,教师判断完全可以通过学习弥补并赶超,那么权重就可以是1-2分。
问题三:你是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此问题主要集中在“元认知”的部分,用到MBTI的理论知识,我们可以把学生大致分为“文科型”思维和“理科型”思维,通常情况下,S型的学生注重看到、听到、测量到的结果,注重知识的逻辑性和关联性,注重规律的探索,我们叫它“理科型”思维,而N型学生注重联想、跳跃思维、画面的营造和意义的探索,我们叫它“文科型”思维,了解一个人的学习方式,其实是对他学习潜力的了解,主要看他能够在科领域走多远。在中学,你总会发现一些学生,善于学理科,而一些学生,则对理科一窍不通,他们付出同样的努力,为什么收获不一样呢,这就是思维方式的作用。至于权重,则是评估学生S/N的程度如何。
问题四:你所在的学校,哪个学科的师资水平较好,能够在你所在区域有一定的学科话语权,而那一科的师资较弱,整理实力较同类学校较差呢?
高考改革的重大变革之一在于赋分制,也就是说,学生在本学校的考试成绩如何,如果没有放在整体中比较,将没有任何意义,某校物理第一名的学生,放在赋分制里,很有可能只能得到一个中等的成绩,所以我们不得不考虑中学教师的师资水平。这也是学生衡量自己未来学习水平能走多高的重要因素。我们经常评价某学校是文科型学校,而某学校是理科型学校,其实就是站在评价师资的立场上考量的。而这一维度的赋分,则要多听取教师的意见,教师一般都会清楚自己所在学科的水平。
问题五:你所在的中学,以往的高考成绩大多分布在哪个分数段?
以上海2018年高考为例:你会发现,如果我们学校的高考成绩,集中在450-500这个区间,那么这个区间的学生选考科目的人数从多到少依次是: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而且人数差距并不大,那么,学生就可以依据自己在这个人群中的位置,给自己做相应的定位。或者反其道而行之,选考政治的人最少,而且好学生一般不选,那么仅从分数而言,政治就是一个可能被赋予高分的科目。
上海选考人数分布问题六:你的家庭有没有相应的资源,可以在你未来的职业发展道路上帮忙?
家庭资源,在中国的求职环境中很重要。前两天得知,我的两个同事,都从事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的工作,今年他们的孩子高考,他们就果断让孩子报考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所以,请根据学生家庭的职业资源,倒推高校的专业和专业的限选科目,这些专业所对应的科目,就应该是学生重点考虑的。比如例子中的学生,就一定会把政治作为自己的选考科目。权重的意义是什么呢?家庭资源越多,职位越高,权重分就越高,家庭背景平平,都是普通老百姓,那权重分数就相应较低,甚至可以为0。
问题七:你有没有特别坚定的职业目标?你知道这个目标和大学专业选择的关系吗?你知道专业选择和选考科目选择的关系吗?
有些问题还是我们需要跟学生普及的,比如大部分985和211的学校的大部分专业,都限选物理,比如越好的高校,限选科目越多,这都应该实现让学生知道,如果可能,可以利用“高校专业卡”(这是一套工具卡牌)给学生做“专业组合卡”的活动(这个活动我以后会写专题),让学生对高校的专业有个全貌性认知,以消除学生对专业和职业片面、局限的认知。不得不说的是,应该结合学生所在学校的实际做6选3的选择,如果学校只能在20种可能中开5种套餐,那么怎么取舍,是我们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最最重要的是,我们一定要跟学生说,6选3并不是让大家“一选定终身”,这项改革是国家教育目标的一项重大改革,教育要做什么?是要立德树人。树什么人?要树全人思维,要树专业型人才。即使现在做了选择,将来可选的科目也会是很多个专业大类而不是某一个或几个专业。它一定会比你大文大理时的选择权要多而不是减少。而且,即使进入高校中的某专业,也并不意味着只能做某种职业,社会在快速发展,所以“选择权”并不是最重要的权利,找到提升能力,适合自己的平台才是最重要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