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玫瑰》:且短且长,且活且死

《玫瑰》:且短且长,且活且死

作者: 灵舻 | 来源:发表于2023-09-04 09:30 被阅读0次

    《格林童话》里,《玫瑰》或许是字数最短的一个故事。《格林童话》删减过多次,每次都有一些故事被删,这个故事却始终得以留存,想必是有其意义,引人深思的。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

    从前有个穷妇人,她养了两个孩子,小儿子每天得去树林里打柴。一天,他走到林子里很远的地方,碰见一个小孩。孩子个儿虽小,却挺能干,勤快地拾柴,还替他扛回家里。可随后,小孩一眨眼就不见了。小儿子把经过告诉母亲,母亲却不相信。临了儿,他拿回家来一枝玫瑰花,告诉母亲,这花是那美丽的孩子给他的。那孩子对他讲,等玫瑰一开放,他又会来。母亲把玫瑰插在了水里。一天早上,小儿子很久没起床,母亲走到床边,发现孩子已经死了,可躺在那儿却容光焕发。就在这天早晨,玫瑰花开了。

    当时看完这个故事,不自觉皱紧眉头,冷静地转了一下眼珠,说,啊???

    可见完全不明白故事怎么就没了,故事又怎么会这样。虽然一再警惕成年人油腻的过度解读,应该从孩子天性出发去敞开地感受这个故事,如果无所思就无所思,翻页看下个故事就行。但,如果有所思呢,那,也没必要强迫自己收回去,佯装什么都没想。我倒要看看乱七八糟的能想到些什么。记下来,权当以自以为的思考去换来上帝发笑一两声。

    故事强调是“穷妇人”,那么,日子自然过得并不会轻松。当然后续就“穷”展开了描述,小儿子得每天去树林打柴。打柴绝不是轻松的体力活,却自始至终都是小儿子去做。偏偏开头就说妇人养了两个儿子。而除了这一句,后面再没提到她的大儿子一句,直到小儿子死去,故事结束,都没有大儿子的踪影。

    所以,小儿子在树林里遇见的人,到底是谁?会是大儿子吗,而妇人的大儿子,是否早已经死去,譬如,曾经他也在树林里打柴,而后,死于树林?孩子如天上的种子,来自自然,自然也会回归自然。如果是自然没能保护好他,叫他死于自然,回到自然怀抱,似乎也不应该有何怨言,平静接受就可。这个孩子的出现,诉说的是一种对家人缱绻的留恋?还是,大儿子想不留痕迹死杀小儿子呸呸呸。

    但如果不是呢?

    玫瑰那么美丽,那个孩子也那么美丽。美丽的东西,不该在穷苦世间受苦。就如同《安徒生童话》里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明明是被冷死,当然也包括饿,可是在火柴微弱的火光之中,她看到自己荣升天国,那里温暖明亮有很多食物。这个打柴的小儿子,是否只是又累又饿,饥寒交迫,过早死去,真相无人得知。

    有没有玫瑰花,玫瑰花开不开,诉说的都是穷妇人家庭的脆弱,孩子生命的脆弱,非要说美,也可以,却总也让人无法直面这哀的美。

    小儿子拿回来的玫瑰,当然已经离枝,是无根的,被穷妇人插在水里,又开了。真像是命运一刹那的回光返照,没有深厚的可以扎根的土壤,没有有闲情浇灌、修剪的人,没有完整经历一年又一年四季轮替风霜雨雪,这样的玫瑰,开花了,也就谢了,也再也不会回来了。

    躺在床上死去了的小儿子容光焕发,那边,玫瑰花开了。是一命换一命吗,可以理解为孩子乐意这样的交换,他得到生命重负的解脱一如曾经扛在他肩上的柴终于卸下,那些笨重的,湿漉漉的,粗大的柴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轻盈而美的花,慢慢绽放,盛开。离开为活下去所累的肉身,自由了,无拘无束,却是致幻的,带有诱惑性的残忍。

    他们只剩死。他们只有死了。

    文图原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玫瑰》:且短且长,且活且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cnq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