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北京很大,很宏伟

北京很大,很宏伟

作者: Sophie朵儿 | 来源:发表于2016-02-21 10:58 被阅读26次

    北京很大,很宏伟。

    CCTV的新大楼是在我出了地铁,四处张望,猛的一转身发现的,隔了层院墙直立的"大裤衩",抬着80度的头才能看到全景,内心崇拜而又向往。我差点就在下面奔跑,我显得有点激动,在行色匆匆、熟视无睹的人群里,内心膨胀的快要挂在最高的顶峰,媒体就像是一个美妙的幻境,住在我的心里,表现在我笑颜逐开的脸,我让朋友帮我和“大裤衩”合影,以我最美的姿态,我说的很夸张,信誓旦旦,我说“有一天,我要在这里面上班,现在拦着我的门卫,遥远的门楣,总有一天,我要昂首挺胸的进出。”人的一生短短几十年,梦想能有多大,理想和现实的距离能接近到什么程度,我眼巴巴地看着进出的工作人员,他们有的上了年纪,庄重而又深沉,有的年轻而又健谈,步履轻盈,内心笃定,或者说也有自己工作的苦恼和排斥。我的媒体人的梦想就像一个口号,夸张而又寂寞的在风中飘荡,二十多年已经过去了,我可能再有两个三个二十多年,时间不算不知道,算起来少的可怜,快的可怕。

    面对着天安门广场的城楼上,毛爷爷就是站在那里,大声的宣布“中华人名共和国成立了!”洪亮的声音飘在祖国母亲的上空,举国欢庆。站在那个地方,感受着历史性的一刻。国家博物馆里的历史,记录着怎么推翻封建帝制,怎么建立新中国,这些耳熟能详的历史,在被琐碎的生活掩藏以后,再次唤醒,带着满腔的热血和厚重的历史感。故宫的院子很大,宏伟的宫殿在蓝天白云,耀眼的阳光里,更让人心生出很多敬畏来,一片片的金顶红砖,一排排高远的台阶,大石狮子,栅栏围起来,向里张望着的龙椅。通过讲解器里的宫殿介绍和历史还原,想象着走过的土地,200多年前人们的样子,发生的故事,体验历史的深远和世界的广袤。最近读刘心武的《钟鼓楼》,里面有一段,路喜纯内心苦闷的时候,去找嵇老师聊天,老师总是给他讲历史,“你要有历史的眼光!”用历史的眼光,沉着冷静的对待生活中的琐事,很多事情就不足为奇了!

    去了国家图书馆,透明的玻璃围起来一圈,成排成排的图书,密密麻麻读书的人,耳语的声音很低,读书的背影很专注,手边有做的很专心的笔记。年长的白发苍苍的老人,还在研究法律,很多伏案的年轻人,带着生命的蓬勃气息,各种类型的工具书,就像是一个宝库,向每一个钻研的人无私的打开。人就是要不断的学习,在自己的领域,或者在庞大的知识群里,越学习越广阔,越深入越学无止境。在国家典籍博物馆里有一个春联知识专区,自从高中毕业以后,很少接触古文和对联,再看依旧觉得中国文字奇妙而又博大精深,精炼的文字,恰到好处的对仗,让人挑不出一点毛病,只剩惊叹。书法展览馆更是丰富,但因为不懂各种体式的艺术,故没有过久停留,但看到一些行文工整的毛笔小楷,字体大方漂亮,无可挑剔,真是美极了!

    对胡同的印象,一直是黄包车,挑货郎,阳光充足的宅院门口,晒太阳的老人和小孩。南锣鼓巷是做为旅游景点的一条热闹巷子,商业化气息浓重,和杭州的河坊街,西安的回民街差不了多少,都是拥挤的人和各种百货、小吃店。但左右开枝,连着的几条僻静巷子倒是颇有感觉,古旧的院墙,树干粗壮、枝条裸露的槐树,在冬末春初的北风里,更显出北方的萧瑟和敞亮来。狭窄的、曲折的巷子,围墙不高,恰到好处的视野,阳光赋予明暗交替的空间,舒服极了。擦肩而过的行人,偶尔来几句北京腔,想起《老炮儿》里面的六爷,就是这种感觉。胡同有很多有意思的名字,黑芝麻胡同,帽儿胡同,桃条胡同,铁杆支起来一个蓝色牌儿,上面写上几个醒目的大字,光是这个简单的标牌就莫名的吸引着我,带着生活的气息,年代的感觉,还有些背着相机走街串巷的流浪味道。

    北京的地铁有很多条线,1到15,每到一个目的地,必是要转车的,有时候两趟三趟的转,一个、两个小时的车程在北京来说再平常不过,人多是真的,杭州的时候只遇到公交车拥挤,北京的地铁也能挤的人喘不过气来,会担心不到目的地就被挤下站,黑压压的人群中,也不用担心没有地方扶,光是拥挤着,就不会因车体摇晃跌倒了。北京的朋友说,曾有一个小伙伴要到的目的地,来回坐了三遍,眼看着错过车门的开合时间,就是挤不下车,最后只好放弃地铁,坐了公交才能顺利到站,这种拥挤就可想而知了。

    在北京四天,上面是一部分印象深刻、感触颇多的时候,还有很多经历和细节,会继续记录和分享。总体的来说,北京大、宏伟,建筑视野开阔,以一个游客的心情,使我充满了爱国的情怀,以一个奋斗者的角色,让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北京很大,很宏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cnvk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