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病源候论》云:“牙齿痛者,是牙齿相引痛,牙齿是骨之所终,髓之所养。手阳明之支脉,人于齿,若髓气不足,阳明脉虚,不能荣于牙齿,为风冷所伤,故疼痛也”。肾主骨,骨生髓,齿为“骨之余”。阳明之脉络于齿龈,犬齿属肾,臼齿属脾胃,故牙齿痛之病与肾、脾胃有密切的关系。
本文就肾虚肝郁,水不涵木,虚火妄动,兼挟脾胃之浊湿上犯所致牙痛论之。
【临床症状】犬齿臼齿均痛,或犬齿痛,或臼齿痛,或上下左右偏痛,或牙跟红肿疼痛,口角流涎,痛不能食,舌质偏红,苔白腻或微黄,脉象弦濡,尺候洪滑。
【病因病机】犬齿属肾,臼齿属脾胃,今肾阴亏虚,水不涵木,风火妄动,或脾胃失健,浊湿上犯,均能导致犬齿或臼齿疼痛。如脾胃湿热上犯,则出现牙齿红肿,甚至溃烂化脓。
【治则】养肾阴,平虚火,醒脾胃,除湿利水。
【方药】生地2O克,丹皮10克,枣皮10克(或用女贞子15克代),山药12克,茯苓12克,泽泻12克,炒草果仁10克,地骨皮30克。
加减法:犬齿痛,阴虚火旺的加知母12克,炒黄柏10克;臼齿痛,脾胃失调的加焦三仙各12克,广霍香12克;牙跟红肿溃烂的加贝母12克,天花粉18克。
【方解】此六味地黄汤加味而成。方中生地、丹皮、地骨皮清热凉血,枣皮温养肝肾,佐丹皮清泻肝火,山药收摄健脾,茯苓淡渗利湿,生地还有滋肾阴以泻肝火之功,泽泻宣泄肾浊,草果仁醒脾化湿。全方共奏养肾阴,平虚火,醒脾胃,除湿利水之功。
说明:牙痛有寒、热、风、火、虫、虚之分,治法亦异。属阴虚火旺,脾胃虚弱兼湿热者,服此方一二剂可见显效;如牙痛属虫所蛙成空洞者,必须填补空洞才能治愈;如牙齿已松动不能填补者,须拔牙后才能根治。总之,必须对症方能取效。
【病案】贺某某,男,38岁,干部。1978年4月11日诊治。
素患牙痛之疾,或左或右,或上或下,今左下臼齿处疼痛难忍,喜凉饮。余观其牙痛处牙龈红肿不甚,舌质红苔黄腻,脉弦细数。辨为肾虚兼有湿浊之邪。予以六咪地黄汤加味治之。
处方:生地25克,丹皮10克,山茱萸10克,淮山15克,茯苓12克,泽泻18克,炒草果仁10克,地骨皮25克,知母12克,荷叶25克,三剂,水煎服。
4月15日复诊:自述进一剂痛减,服二剂痛去其大半,三剂后只微有疼痛;余思此人素患牙痛之疾,仍用原方去荷叶,再进三剂,以巩固疗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