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数字货币市场行情大跌,在微信、Telegram等沟通群中,国内外用户均有人提出“比特币可能变得一文不值”的言论,这自然也引起多方与空方的一轮激辩。
那么,考虑到区块链价值、Token定位、国家政策、市场流通等多个层面的影响,在将来的某一天,比特币是否真的会消失呢?
谁在摧毁比特币?
眼前这波过山车行情,有舆论指出,或许与中国、俄罗斯、韩国等主要虚拟货币开采国和交易国相继出台的打压政策有关。另外,也与日本CoinCheck交易所遭受黑客攻击有关。(此次攻击导致时价约合5.3亿美元的数字货币被盗,影响人数高达26万。)
举例来说,在政策层面,曾经一路领涨的韩国,近期禁用了现有虚拟账户,强制推行数字货币交易实名制。
而这么做的目的,无非是为了整顿银行以及所有交易所,提高交易透明度、防范投机洗钱等非法交易活动。此举虽好,但对市场的伤害却非常严重,牵动了全世界炒币者的神经。
由此看来,国家政策和黑客对虚拟货币的伤害最为严重。但仔细想想,在政策高压和韭菜疯狂之下,最有可能摧毁或重伤比特币的,恐怕还是群体思维表现出的“恐慌”。
一次重创或许并非坏事,及时制止这非理性的游戏,才能真正挽救比特币。如果任由比特币变成一个高度投机的炒作目标,恐怕才是真正的灾难。
这里不妨为大家科普一个知识点。在由政府背书的合法货币历史中,津巴布韦的纸币津元在1980年时与美元的汇率为1:1.47,而如今它的货币功能性已经被美元完全取代,自己则成为了只具有商品价值的旅游纪念品。
比特币最终会消失吗?
在世界货币体系中,数字货币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当今国际货币体系的“特里芬难题”、美元霸权等问题。从长远来看,当数字货币法律监管、信用担保等外在条件成熟,去中心化、网络技术安全等内在问题解决后,数字货币或许能独担世界货币大任。
当前全球各类数字资产总市值约为 6887 亿美元,比特币占约33%,以太坊占约17%,瑞波币约占 10%,其余上千种数字资产则共同占有 40%。如此庞大的盘子,如果轻易消失,在全球会引发怎样的后果呢?
现阶段,如果比特币跌至无价值,很可能引发金融灾难。
因此,很多比特币支持者认为,“在不远的将来,有一个国家会逐渐采用比特币作为法定货币”。
客观的说,今天的比特币还仅是一项前瞻性的金融试验,不完善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尚难确立法律地位、没有主权国家信用担保,价格波动大、容易成为犯罪工具等。
虽然这些都会随着未来技术的升级而完善,但在短期内,这也就意味着数字货币或将作为法定货币之外的补充性货币而存在。
因此,有美国观察家指出,比特币所能企及的最好结局或是成为二流版本的黄金。这也许是一个非常偏激的观点,但时间会给出证明。
在未来,比特币或许还存在着另一种命运。如果一个主权国家也基于区块链技术,发行自己的数字货币,情况恐怕会变得复杂。美国《经济学人》资深编辑Matthew Bishop认为:“数字货币最大的风险在于政府有可能会采取行动,摧毁法定货币以外的替代性货币。”那么,这个问题是否应该让我们担心呢?
其实,从货币本质上看,主权信用货币像美元、欧元和人民币等,之所以能够让一张纸成为一种货币,主要原因在于它有对应的“游戏规则”和信任背书。在游戏规则上,美国有联邦储备法,中国有中国人民银行法等。
那么比特币呢?它似乎只有一个“游戏规则”,只能以电力为价值锚。但它已经用这个游戏规则,把让人头痛的信任问题解决了。反观纸币,即便在近代历史中经历了300多年的发展,也没有完全解决这个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货币形式可以改变,但“游戏规则”是不可逆的。任何时代,只要“游戏规则”在,哪怕是发生了战争,只要数据还在,任何虚拟货币都可以在这个规则下生存、传承下去。
因此,很多预言家说,当前流通的纸币,在不久的将来会完全由数字货币来取代。但数字货币要想成为国际流通货币,还需要满足一个必要条件,就是货币价值的稳定性问题。
从国家层面来看,货币数字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用户恐慌的产生,在证明其自身处于雏形阶段的同时,再次显现出相关法规与行业自驱的重要性。在具有关键指导意义政策出台前,数字货币还只能被困于3.0时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