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
初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第二天是考试最后一天的最后一个科目的考试——英语。自修课结束,学生放学了,班上的小明走上讲台找我。“老师,如果明天考试做不完题目怎么办?”我感到愕然,这种事不太可能会发生在他身上,除非是身心状态不理想。“是啊,这次期末考试我每一科都做不完,时间不够。”
小明思维敏捷反应快,基础知识扎实,综合语言能力强,学习状态不太稳定。平时英语课堂上经常会遇见两个不一样的他,一是精神专注、全程思维同步同频,对于老师提出的思考第一时间予与回应,常常你只需要说上半句,下半句他便会承接着拓展,配合得天衣无缝,是活跃课堂思维和氛围的金子。二是无心向学、搞搞阵、若有所思难以聚焦到学习之中,这个时候他通常会开小差、讲话。第二种情况也是通常会在一些青春期男孩身上所看见的,其实不是他们不想安静下来学习,而是无法平静。跟随着身体的快速发育,内在自我认知意识的增强,自我价值期待的渴求与实际生活和人际互动能力的落差,再加上原生家庭模式所累积下来的记忆和情绪,这个阶段的男孩子普遍上会显得烦躁不安、躁动、叛逆。这也显示了内在系统心智、情感、身体、心灵的不平衡。
看见和明白了学生的这一个身体特征,我安抚地引导他去看到自身拥有的那么多美好的学习品质和个性特点,告诉他唯一需要解决的是让自己平静下来;鼓励他带着一份尊重和关爱去聆听和观察自己的身体,看看那一份烦躁在说什么?可以做些什么让它平静下来,例如停止一切活动先让自己安静几分钟,或者选择一个静谧的地方独处一下,或者连接大自然?后来考试成绩出来,我看到90分总分的试题他考了81分,心里为他感到高兴。
案例2:
八年级下册一次英语的话题阅读课上,全班展开热烈的讨论,班上一位男同学问了一个相关也不相关的问题,“老师,有一个问题我想请你回答一下,我知道了解一个人需要从心开始,但是怎样才能走进对方的心呢?”男孩一脸正经地看着我,全班炸开了锅兴奋不已、齐刷刷地把眼睛聚焦到我这里。我惊讶惊喜地感受着他的这一份勇敢,同时感谢他对我的这一份信任和敞开。这是一个宝贵的可以引导学生向内探索的机会,于是我们共同踏上一程。
如果是你,你会如何回应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