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屈菜为千屈菜科、千屈菜属多年生草本,根茎横卧于地下,粗壮;茎直立,多分枝,全株青绿色,略被粗毛或密被绒毛,枝通常具4棱。叶对生或三叶轮生,披针形或阔披针形,顶端钝形或短尖,基部圆形或心形,有时略抱茎,全缘,无柄。花组成小聚伞花序,簇生,因花梗及总梗极短,因此花枝全形似一大型穗状花序;苞片阔披针形至三角状卵形,三角形;附属体针状,直立,红紫色或淡紫色,倒披针状长椭圆形,基部楔形,着生于萼筒上部,有短爪,稍皱缩;伸出萼筒之外;子房2室,花柱长短不一。蒴果扁圆形。
粉红的花瓣分布于亚洲、欧洲、非洲的阿尔及利亚、北美和澳大利亚东南部。产全中国各地,亦有栽培;分布于亚洲、欧洲、非洲的阿尔及利亚、北美和澳大利亚东南部。生于河岸、湖畔、溪沟边和潮湿草地。喜强光,耐寒性强,喜水湿,对土壤要求不严,在深厚、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上生长更好。
中国传统医药学认为,千屈菜全草性味苦,寒。有清热,凉血等功用。可治疗痢疾、溃疡、血崩等症。用于痢疾、瘀血经闭。
全草含千屈菜甙;没食子酸鞣质含量为:根8.5%,茎10.5%,叶12%,花13.7%,种子亦含大量鞣质。花含黄酮类化合物牡荆素、荭草素、锦葵花甙、矢车菊素半乳糖甙、没食子酸、并没食子酸和少量绿原酸。含牡荆素、荭草素、异荭草素、绿原酸、鞣花酸及没食子酸,尚含有胆碱、鞣质及色素。主要功能为抗菌消炎、降血压、降血糖、止泻及缓解痉挛。千屈菜为药食兼用野生植物,《救荒本草》、《湖南药物志》、《贵州民间药物》、《中国药植图鉴》等古今文献中均有其药用或食用记载。
相传,千屈菜是西方14位救世主之一的省班提雷翁的守护花。在爱尔兰,人们还给它起了一个充满爱意的昵称“在湖畔迷路的孩子”。基督教中往往会将人物、日期与植物相对应,更形成了花历,一年中的每一天都有独特的守护花。而千屈菜就是省班提雷翁之花,并且是阳历7月27日的日期花,虽然看上去乖巧低沉,内心却是非常的要强,凡事讲求独立完成,具有主见。
孤独的开千屈菜往往象征着孤独。每年的7到9月份是千屈菜的漫长花期,往往能在河湖的岸边看到一串串开满紫色小花的千屈菜。他们总是与其他植物混杂着长出来,径直的顺着一根茎干错落有序的往上开放着,虽然花色艳丽,但是又稍显单薄,所以爱尔兰人还给这种植株取名为“湖畔迷路的孩子”。瘦弱的模样确实很像走失在湖边的小孩一样惹人怜惜。
夕阳下,顺着微微拨动的湖水,总能看到这一抹绯红。他们在颜色上略淡于晚霞,随着凌凌波光,轻微摆动,有着自己的个性,似少女般含羞待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