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生于忧患,死于话多

生于忧患,死于话多

作者: troul | 来源:发表于2019-01-06 23:35 被阅读0次

    话多的时候思绪万千,只有真正动笔的时候才知道想法也是沉重的,这才是正解呐。

    我也觉得如果这篇文章能够评论点人间大事,讨论点实事热点是一件非常酷的事,毕竟这个题目还是有那么点的装出来的格调在里面的,但我只是我,能感觉到的也只是身边的那点芝麻蒜皮烂谷子的小事,只是想本着敬畏的心批判我自己,毕竟优秀的人那么多,我有时候对自己不满意也就显得比较正常了,毕竟,看看人家。

    死于话多这句话是说给我自己听的,因为我发现我自己的话越来越多,这本来也不算是一件什么坏事,毕竟一个害羞的人开始表达了,通过说话慢慢理清自己的思绪,慢慢向这个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未尝不是成长的必经之路,但是我今天开始要对自己不爽了,理由能陈列出很多,最重要的只有一个,说不如做。

    生于忧患,死于话多

    比如毕业求职这事,我可以说的天花乱坠,怎么夸自己的行业好,自己怎么做的还不错,表达的过程中展现的怎么样的自信,这些都不如人家平平淡淡在朋友圈里发了一份我理想公司的录用书,这时候我却只能想,说不定吃不到的葡萄刚好是酸的呐,吃不到的葡萄真的是酸的,(上一篇讲述过的心理学原理)或许我们说的真的代表我们内心的所想,但是我永远不想让自己忘记的事是,如果遍地是黄金,千万不要忘了捡起来,说不说反而没那么重要,说不说真的没那么重要,反而可能错过什么,哪怕聆听的是你亲近的人。

    我就是如此,就在刚才我在努力的说服了我妈妈关于几件事的认知,第一做产品是一件不错的事,第二我们老师确实不负责任,第三,我说一切事都有成本,我宁愿做我喜欢的事,因为让我认真做我不负责任的老师教授的不喜欢的课业我不开心。说的时候有举例,什么不上课了,点个名,同学们,接下来我们自习,说的时候也能引经据典,说,像张居正那样的天才才能几年内让自己从一个正真的人变成适应这个环境的人,自己自认为没有那天赋,也没有那个心气。我的论述真可谓是有理有据有节,但在我自己看来,这只是一个大学生仗着自己知道的那点东西臭不要脸的欺负人。

    现在批判开始。

    先说点轻的,说说我自己的感受。我觉得我说太多了有点愧疚有点咄咄逼人。有点怕自己说太多的不适感。

    生于忧患,死于话多

    再说点关键的,关键是什么?是我在沉迷于叙述自己的时候,忘记了别人,那种感觉,是自恋,看看我自己说的那三件事,第一件告诉自己的母亲,我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喜欢产品,第二件告诉自己的母亲不喜欢专业是因为老师不负责任,第三件事情告诉自己的母亲,就是只想应付毕业设计,如没有毛病,请拖出去斩了,我在叙述的过程中不就是只顾着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忽略了,这是一件可能会引起别人焦虑的事。事实上,哪怕这是事实,我根深蒂固认为的事实,我又何须说明呐。而且,还有第二点,这根深蒂固的想法真的是事实吗?整个过程中我在说我喜欢这个,不喜欢那个,老师不上课是事实,但为什么我看到的是不满,而有的人感到的是宽容,我不是说鼓励盲目的善意理解别人我只是想说,我是不是在证明自己是对的上用力过猛了,我是不是也只是没吃到这个葡萄想说这个葡萄酸而已,其实,我又何须计较,何须说呐。

    其实我还害怕的一点,一个不断喜欢说的习惯会延续,而那个,可能会带来什么不利。当然不是说自己的亲人朋友。但是说话的感觉可能会延续下去,即使我们再小心,比如一说起来就只顾着自己,感觉不到别人。这是我特别想警惕的,也是写这个反思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要意识到然后克服它,还有就是只说不做,说是不够的,如果说是为了理清头绪,那么理所应当更应该写呀,说是不够的,还要做。这些点在有些场合,再怎么重要都不为过。

    不信?我们来看看明隆庆朝的明朝第一高管内阁首辅高拱同志的故事,隆庆六年,隆庆帝驾崩,本来他是皇上托付太子给他的老臣呐,就和冯保斗的时候,说了一句,“十岁太子,如何治天下?”,冯保同志和张居正同志就联合演了场戏,在太后,十岁的万历面前表演了一番,将这句话稍微改了一下下“十岁孩童,如何做天子?”这位高管下台,张居正的时代,开启,那是后话,所以呀,要想不后怕,先管住嘴吧,不想死于安乐,那还是留点忧患吧,年轻人,进入职场前,该改就改改,少说话,多做事,多聆听,我是打算这么教育我自己的说。

    当然说有说的好处,用需要一些展现的方式,但绝不是乱说,慎言多思考,总不会错

    生于忧患,死于话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于忧患,死于话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cty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