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晚饭,躺在沙发上刷手机。小区群蹦出来的一条消息吓了我一跳。
一人说,谁买大葱,刚刨出来的,特别新鲜,现在对面小区中门。
几乎没人回应。二十分钟后,一人站出来,说,最好别去对面小区了。
为什么?怎么了?马上几个人回应。
--对面小区闪着红蓝光。这人的回复闪烁其词。
--对面小区封了。那人直截了当。
一石激起千重浪,整个群炸开了,我的心一紧,跳了起来。
可以说,疫情从未走远。半年多,全国各地此起彼伏,工作群每天都有中高风险地区提示。我们习以为常,见怪不怪。
最近一个月,周边县市也不断出现疫情。石家庄,保定,衡水,雄安,都有零散的疫情出现,甚至,一两周以前,河间和我县都有出现,据说是高速外省人员短暂停留,所以,周围人的谈论中,全无半点恐慌。
是啊,大风大浪都过来了,这点算不了什么,疫情三年,正好是专家研判疫情结束的时刻,而且政府实施精准防疫,不会大面积影响生活,疫情时代,快成为过去式了!
周四(26号),上课回来,听说沧州某区学生放假了,因为明珠出现疫情。没有特别的反应,却想起一两天前给公公买的摇粒绒外套就是来自明珠,而且,已经到货,存至小区门口的菜鸟驿站。
原本是要有一个仪式感的:回家,用消毒液对着包裹一顿狂喷。回到家已无激情,打开试穿,发觉码数偏大,如同披着一件袈裟。
退了吧!一边在别人家重新拍了一件。
周六回家,鼓动娘和我们回县城,一则,城里亲戚家结婚请客东要去,更重要的是周日还要带娘去贴膏药治腿。
娘犹豫了好久,答应了。我心生欢喜:顺便,明天带娘去医院做个体检!
刚吃过饭,竟然得到对面封小区的消息。
我披衣戴上口罩跑了出去。尽管入冬,却全无半点寒冷。小区更换取暖管道,道路上沟壑纵横,三三两两的人在穿梭,并未有什么不同。
暮色苍茫,灯光迷离,只见马路对面十几个穿防护服的大白在忙碌,搬东西,拦截行人,旁边有警车矗立,小区大门紧紧关闭。而我的身边,不断有人经过,或匆忙或悠闲,偶尔有人往对面望上一眼,也并无讶异。
我匆匆赶回来,告诉娘,形势有点严重,娘一脸恐慌,喃喃地说,那明天我得回去,封到这里就坏了!
和对面小区的杨同学确认,马上得到回复:刚从老家回来,这下出不去了!
给先生发微信,说,没事快回来,对面小区封了!
同样的消息发给大刘,她叽里咕噜表达着她的惊诧。
想起表妹,她今天正好去沧州教资考试,不知回了吗?不久得到回复,现在回家的路上,按要求各种报备。
再也静不下来,仿佛嗅到一种浓烈的火药味,让人窒息。
第二天,哥打电话,说村里也马上封村了。娘急于回家,我说,封在这里不正好吗?我们也不上班,我们在一起也有照应。娘说什么也不肯,她惦记着她的家。我说,那好吧,医院咱不去了,我看能不能贴膏药呢?
联系医生,医生说,来吧,我们这里没事呢。
匆匆吃了两口饭,去往苏庄,一路上车辆、行人稀少,更加重了我们的担忧。到了村里,却没见到什么特别紧张的气氛,甚至一家还在娶亲。
贴上膏药,又拿了两周用的,心里还算踏实了些。
送娘回村,大街已经封锁,我们穿小道,把娘放在道口,回婆家拿了三颗白菜,一把香菜,一袋柿子立刻出了村。我说,肯定上网课,要不回学校拿书籍资料?
先生说,谁说上网课?其他人不也没书吗?赶快回去吧。
回到城里,心里反倒轻松了。洗头,拖地,做山楂罐头,忙碌,让自己充实。
下午,校长语音会议,确定了网课的消息。
去学校拿书吧。课本,资料,作文本,都被我装进了书包。拎着沉甸甸的书包,感觉心里也沉甸甸,却又空落落的。
网课时代又来了。
校长说,这次不会太久,或许一周,或许十天。
但愿不会太久。可是,谁知道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6907247/86eeaa1d91e2d181.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