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是流感爆发的高峰流感季节,据香港医管局月初的数字显示,全港 15 间急症医院的内科病床全面爆满,1号至8号期间,香港因流感已有 16 人离世。
内地多座城市也表示儿科门急诊排队人数不输给春运,在不少幼儿园,一个班级过半数小朋友出现不同程度的感冒发烧症状。
现代医学认为,感冒(Influenza; Catch a cold)严格来说并是一个医学名词,取而代之的是上呼吸道感染,感冒只是俗称。降温、着凉并不是感冒的直接病因,而致病细菌,或者流感病毒才是背后的“真凶”。
那为什么感冒依然是在寒冷的冬季容易大规模爆发呢?
这是因为我们日常呼吸的空气本身就是携带各种潜在致病的微生物。多数情况下,我们身体本身的免疫力三道防线:皮肤和黏膜、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能够有效的阻止这些微生物在体内繁殖,所以我们不会生病。
而降温的冬季往往伴随天气干燥,皮肤和黏膜容易受损,同时,寒冷会影响血液循环,如果体内杀菌物质、免疫细胞调度不够及时,没有被彻底清除的微生物就有了生存空间,特别是去到通风差,人流量大的地方更加容易暴露在感染环境中。
有时候感冒也并不是坏事,一是身体预警,改变作息,或者避开致病因素;二是锻炼身体的免疫应答能力。每年出现2-3次感冒症状都是正常现象。
但一定要警惕病毒性感冒,也就是流行性感冒,由流感病毒引起,比如甲(A)型流感病毒(H1N1、H5N1、H7N9等)、乙(B)型流感病毒和丙(C)型流感病毒。
感冒按致病微生物可分为,细菌性感冒(普通感冒)和病毒性感冒(流感)。病毒性感冒如果控制不当,又会并发多种细菌感染,引发肺炎,甚至更严重的致命症状,例如呼吸衰竭。
日常如何区分两种感冒类型?丁香医生上的这张图就非常暖心。
医学上确诊流感的话,是需要通过血常规,咽拭子查病毒等方式。细菌性感冒通常是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而病毒性感冒可能会有白细胞总数不变或降低,淋巴细胞比率升高。也可能出现血常规基本正常,而咽拭子阳性,表示病毒感染。特别要注意的是,拭子阴性也不一定完全排除病毒感染,检测本身也有灵敏度的问题。
流感病毒感染高危人群容易引发重症流感,在感染的早期(48小时内)抗病毒药物能够有效阻止病毒在体内进一步复制和繁殖,主要包括: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和帕拉米韦,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但对于老人孩子,或者体质较弱的人群,不管是什么感冒,体温超过38.5都会建议服用退烧药(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美林较为安全,不建议两种药物同时或交替使用,儿童忌用阿司匹林等水杨酸制剂),若伴随其他症状(如呼吸急促、嗜睡、脱水或者儿童长时间拒绝喝水等情况),则应当及时就医。
明白了这些,我们也就知道如何预防和控制感冒了。
1、注意保暖防寒,保持良好的心情,促进体内血液循环。
2、日常锻炼身体,均衡饮食和营养,养成喝水好习惯,特定人群每年接种流感病毒。
3、勤洗手,勤通风,少去拥挤的场所;家属有患流感,要戴口罩,并单独提供房间。
感冒通常需要5-10天才能完全恢复,因此不要指望医院有什么特效药能够一下子治好感冒,做好该做的措施和必要的治疗后,耐心等待过去,待体温正常,症状消失48小时后再考虑上学、上班。
没错,你会发现文章标题党了。
昨天一觉醒来浑身酸痛,鼻塞流涕,做梦都梦见自己去买奥司他韦。后来赶时间去乡下做客,完了又去爬山一下午,竟把买药的事抛之脑后。
到了晚上哼哼唧唧怕冷又不想出门买药了,干脆早点洗洗睡了。幸好女儿不在身边,不担心会传染给她,不需要特殊隔离。今天一觉醒来居然没有症状了,本来做好了一周的抗战准备,反正我就一天好了。。。
不得不说,福建的空气质量非常好,茶文化也是个很好的生活习惯。前阵子回来,虽然没有带上常备药、体温计这些,但时常能和亲友或者客户沏一壶茶,聊上半小时,一小时,工作健康生活两不误。
八闽大地欢迎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