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子夏曰:“大德不逾闲①,小德出人可也。”
【今译】
子夏说:“在德操大节上不要超过界限,在细微小节上有点出入是可以的。”
【注释】
①大德:与下“小德”相对,犹言大节。小德即小节。一般认为,大德指纲常伦理方面的节操。小德指日常的生活作风,礼貌,仪表,待人接物,言语文词等。逾:超越,越过。闲:本义是阑,栅栏。引申为限制,界限,法度。
12.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日:“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②,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今译】
子游说:“子夏的门人,做些洒水扫地接待迎送的事是可以的,但这不过是未节。根本的东西却没有[学到],怎么可以呢?“子夏听了这些话,说:“唉!子游错了!君子之道,哪些先传授,哪些后传授呢?[道]比之于草木,[各种各类]是有区别的。君子之道,怎么可以诬蔑歪曲呢?能够有始有终[按次序教授弟子的],大概只有圣人吧!”
【注释】
①抑:抑或,或许。末:非根本的方面,末节。
②君子之道:指君子的立身之道。与“本”有密切联系,故《论语》有“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的话。
③“孰先”句:句中“倦”字,当是“传”字之误。一说,“倦”字不误,意思是:君子之道,传于人,宜有先后,非以其“末”为先而传之,非以其“本”为后而倦教,非专传其宜先者,而倦传其宜后者。
13.子夏曰:“仕而优则学①,学而优则仕。”
【今译】
子夏说:“做官要做得好就应该学习;学习好了才可以做官。”
【注释】
①优:优秀,优良。一说,“优”,充足,富裕。指人有馀力。此章的意思则是:做了官的首先是为国为民尽职尽责,有馀力,便应学习(资其仕者益深);为学的首先是明道修德掌握知识技能,有馀力,则可做官(验其学者益广)。
14.子游曰:“丧致乎哀而止。”
【今译】
子游说:“居丧,充分体现出悲哀之情就可以了。”
【注释】
①“丧致乎”句:这句话包含两层含意:一,居丧尚有悲哀之情,而不尚繁礼文饰。二,既已哀,则当止,不当过哀以至毁身灭性。“丧”,指在直系亲长丧期之中。
15.子游曰:“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
子游说:“我的朋友子张,是难能可贵的[人物],然而还没达到仁。”
张:即颛孙师,字子张。朱熹说:“子张行过高,而少诚实恻但之意。”才高意广,人所难能,而心驰于外,不能全其心德,未得为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