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一直在把玩一件玉质手玩,忽然想起一个问题,手玩是因何而生的呢?国人为何对玉钟情于斯呢?
要说玉,小时没见过,后来看到感觉好喜欢,慢慢的也积攒了几件玉器。仿佛就是发自心底的一种情感,一见倾心。
追朔玉的历史非常久远,从旧石器时代一直到今天,而且历久弥新,越发兴盛。
玉的发展历史大致经过了六个阶段。在旧石器时代人们已经开始用玉石制作劳动工具,当时玉与石还没分开。到了新石器时代,慢慢的玉由于独特的柔美特性,人们开始把它当作一种装饰品或者祭祀等特殊用途之物,从而开始区分开玉与石。夏商时期,玉的用途扩展到了军事、政治、宗教、文化各领域,诸侯对玉的喜爱无以复加,礼学与玉器逐渐结合。“君子比德于玉”等说法应运而生,自此玉便开始承载起更深的文化涵义。至汉代分礼玉、葬玉、饰玉、陈设玉四大类别,奠定了中国玉文化的基本格局。
宋代是玉文化的一个新时期,随着玉石的大量开采,玉进入寻常百姓家。民间玉雕行业初显规模,玉器生产进入高峰,为玉文化的繁荣奠定基础。至明清玉文化达到鼎盛期,尤其清朝乾隆帝对玉器爱不释手,不遗余力的弘扬玉石文化,慈禧太后更是每天把玩各种玉器品鉴“玉西瓜”。
在世界的文化中,罕有一件事物有这么旺盛的生命力。我想一与玉本身有关。玉乃美石也,历经流水、岁月的冲洗,愈加温润风华。细看精致而不奢华,端庄而不张扬,清秀而不妩媚,正如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让人一见爱之。其二,玉的道德文化观念从西周发展起来,经儒家学派宣传、推崇,被思想家理念化,更具生命力。孔子曰玉有"十德":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廉而不刿,义也;垂而如坠,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贯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不贵者,道也。而且我们的祖先创造的文字中,由200多个字与玉有关,这些字多为美好、崇高之意。如:玺、国、珏。又如:玉人、玉树临风、婷婷玉立、玉洁冰清等等。
玉在中华民族的心目中成为了美好、崇高之物。如此美好之物,人怎能不好之呢?
手中把玩着玉手玩,体味着君子的美好品德,与美好之人为伴,心也特别空明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