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历史小记(秦) | 李斯之于大秦(中)—小肚量害死人

历史小记(秦) | 李斯之于大秦(中)—小肚量害死人

作者: 贵在随心 | 来源:发表于2023-02-19 08:54 被阅读0次
李斯与韩非

前文李斯之于大秦(上)提到,自李斯上《谏逐客书》之后,获得九卿之一的廷尉之职,这对于出身平民的李斯,终于获得了当年自己所认为的米仓老鼠的地位,对自己现在的地位极其爱惜。
当年李斯学成告别荀子时曾说:贫困和卑贱是他最鄙夷的悲哀生活。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李斯对权利的看重,不顾一切的往上爬,不想回到当小吏的无趣生活。
虽然在不久后他就登上了丞相的宝座,但这种过分偏激的看重也注定成为李斯的死穴。不说后来帮助赵高发动沙丘之变,助纣为虐的他因此走上了自取灭亡的道路;当是眼下妒杀韩非这件事,就让后人极其诟病。

韩非和李斯曾是同窗,都是大儒荀子的得意门生。两人的性格、处境和价值取向不同,注定有不同的选择。
李斯出身平民,一心只想往上爬,且他的道德观基本是法家的儒家的仁义之学对李斯没有吸引力,那时秦国在法家商鞅变法的影响下,崇法的思想家比较受欢迎,所以李斯并没有选择效力自己的国家,而选择去秦国发展。
韩非是韩国的王室,除了对刑法颇有兴趣,儒家的仁义之学也是其道德观的一部分,他身系国家命运,希望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已经衰微的韩国。

韩非的文笔连李斯都自叹不如,但是他的才华并没有受到韩王赏识。
韩非身上有一个缺点——口吃,这在古代会被人认为不聪明,这是一种偏见,但这偏见还是阻碍了韩非的发展。这个口吃只是表面上的,韩非的才华很多都是以上书的形式给韩王提建议,但是平庸的韩王并没有挖掘人才的眼光。
不甘被埋没的韩非,便愤而退离朝政,当起了愤世嫉俗的文人,期间写了《孤愤》、《五蠹[d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著作。

这些书籍渐渐的在当时的名人间传播,人们开始认识了这个法学新秀,但是韩王却还是看不上这个结巴。
但这些文章到了秦王政手里,秦王政却大加赞赏,认为其见识不凡,钦佩之色满溢脸上,却苦于见不上作者一面。这种求贤若渴的心情被李斯瞧出来了,就把作者的身世告知秦王政,秦王政见是韩国公子,便下令急攻韩国,威胁韩王献出韩非。
韩王见秦王政只是为了一个韩非,就派韩非出使秦国,与韩非面谈后,秦王政认为韩非是个能力出众之人,但是因为郑国渠事件,心有顾忌,秦王政并没有重用韩非。

历史的说法基本都倾向于李斯因妒忌韩非,怕韩非抢了自己的饭碗而劝秦王杀了韩非。
杀韩非或许有李斯的小肚量问题,但其中更大的原因是政治立场不同。
李斯的灭六国战略,首要对象就是弱小的韩国,而韩非是韩国公子,与李斯产生意见相左的矛盾,这让李斯觉得韩非挡住了自己向上爬的步伐,视韩非为自己政治上最大的敌人。
又有《战国策》记载:韩非阻挠了姚贾分化四国联盟攻秦的计划,对姚贾毁谤,使秦王不信任姚贾将其召回,这使姚贾结怨韩非。
姚贾联合李斯设计除掉韩非,秦王政听闻两人关于韩非可能是个祸患的言论,那时的韩非一直护着韩国,这增加了秦王政的顾虑,只能令李斯收集罪名,将韩非关押起来。

后来,韩非在监牢里收到了李斯送来的毒药,无处陈情的他,只能选择自杀。此时,秦王政还是觉得韩非是个不可多得的贤才,后悔不已,便让人去监牢赦免韩非,但还是晚了,韩非已死。
韩非的死,完全归咎于李斯是不全面的,他们之间的矛盾,或许掺杂个人的嫉恨,但更多的是各为其主的无奈选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历史小记(秦) | 李斯之于大秦(中)—小肚量害死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cxbkdtx.html